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当年华人精英的保钓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6:26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陈省身、杨振宁、丘成桐、何炳棣、田长霖、吴家玮、林孝信……这些名字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着教授、院士、科学家、实业家、作家等耀眼的头衔,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华人精英。但很少有人知道,35年前,他们曾经共同参与了一次保卫钓鱼岛的运动,并被这场运动所改变

  7月的中国媒体,纷纷在转载一条消息:7月5日,一份公开谴责李登辉关于“钓鱼岛属
于日本”媚日言论的声明,由200多名“老保钓人士”联合签名,其中以杨振宁先生为代表。

  经记者查证,这条“新闻”原来是2002年的一条旧闻。之所以在今年突然又浮出水面,也许与中日关系目前的形势有关。

  不过,声明中对于“老保钓”的提及,却让一场发生于35年前的海外“保钓”运动重入公众视野。

  8月9日,来自台湾、香港、美国和北京的30余位老“保钓”将齐聚西藏拉萨,包括林孝信、刘虚心、林盛中、张信刚等人,除了叙旧之外,他们还将对两岸关系及中国统一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本小册子掀起“保钓”浪潮

  这是一段参与者们极为珍视的历史。

  在香港,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不顾刚从美国长途而来的劳累,在演讲的间隙,为记者腾出了近一小时的采访时间,他说,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丘成桐是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惟一的华裔获奖者。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远在新疆出差时就敲定了一周后的采访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椿萱,至今珍藏着一叠名为《水牛》的“保钓”运动杂志。而他们追忆的那段历史,都要从一本名为《钓鱼岛须知》的小册子开始。

  1970年底,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这本小册子传到了伯克利的校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直以来都是美国自由传统相对盛行的校园,且港台留学生相对较多,这里后来成为“保钓”运动最活跃的地方。这本小册子重点提到了钓鱼岛问题背后隐藏的日本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争夺,并且从地理、历史、海洋法等方面阐释钓鱼岛主权隶属于中国的事实。

  之前一年,美日联合公报决定:将琉球于1972年5月15日“归还”日本,其中包含了历来属于台湾的钓鱼岛。

  几乎与《钓鱼岛须知》四处传播的同时,1970年底,又出现了“冲绳县警察局将钓鱼岛上青天白日旗拔下撕毁,并将台湾渔船驱逐”的事件。这深深刺激着在美中国留学生的家国观念和民族底线。1970年12月19日,普林斯顿大学沈平、李德怡等人拍案而起率先组成了“保卫钓鱼岛行动委员会”(以下称“保钓”会),强调以行动“警告日本”、“抗议美国”、“呼醒国人”。

  当时没有网络,甚至电话也不普遍,《钓鱼岛须知》小册子依靠在芝加哥大学读物理专业博士的林孝信和他创办的《科学月刊》网络得以迅速传播。短短两个月间,“保钓行动委员会”几乎遍及全美各地近60所高校。那一年,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丘成桐才22岁,当“保钓”运动的浪潮裹胁而来时,年轻的丘成桐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两次大游行未能奏效

  1970年前后的美国校园,中国留学生主要来自香港和台湾,大陆因为尚未开放,鲜有留学生赴美,总计人数近万人。因为钓鱼岛的归属关系中华民族的荣辱,留美学生中的不同政治立场得以共归爱国主义的大旗之下。

  1971年1月29日,北加州金山湾区9所高校的500名留学生在伯克利分校的呼吁下,自发集结在旧金山市,掀起了“保钓”游行示威活动。时间定在1月29日,暗合当年的“12·9”爱国学生运动。

  丘成桐对记者说,当年他在游行中亲眼目睹身边的朋友被不明分子袭击,“眼镜都被打破了”。事后他才知道,几乎在同一天,纽约市、芝加哥、西雅图和洛杉矶均发生了类似的留美学生“保钓”游行。

  “保钓”的浪潮正以不可遏止的力量激荡着美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但“1·29”游行之后,台湾当局并没有及时作出积极回应,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和软弱举措,再度催生了更大规模的华盛顿“4·10”大游行。

  1971年4月10日,华盛顿是属于中国留学生的世界。华府宪法大道与二十三街的广场上,来自全美三十余所高校,17个地区的近4000名留学生、华侨齐聚于此。“保钓”运动达到高潮。游行队伍浩浩荡荡,高唱《毕业歌》、《黄河大合唱》。威斯康辛大学学生甚至自创了“钓鱼岛战歌”,振臂呐喊“中国,站起来,起来!”

  历经半年的激情之后,“保钓”意识虽然在留学生心中扩散,但“保钓”行动却没有造成任何现实上的改变,台湾当局鲜有动作。

  1971年9月安娜堡国是讨论会在密歇根大学召开,全美高校的100余名“保钓”精英齐聚一堂,就“保钓”行动的发展方向出谋划策,议题渐渐从单纯的爱国保土集中于促进两岸统一之上。

  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我们保卫祖国主权的前沿阵地。

  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倭人称其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东经123°-124°34'北纬25°40'-26°

  相对位置:闽之正东,台之东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

  地质特征:其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据1982年估计当在737-1574亿桶。

  地理特征:处在大陆架上,附属于台湾岛,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群岛由七座小岛组成。(人民)

  中国钓鱼岛

  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

  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将巡防船开去,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

  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挂起并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可是,当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日本政府顺应右派要求,出动巡逻艇和飞机对我在钓鱼岛列岛海域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视船将人员和器材运到钓鱼岛,并在那里修建了直升机场,还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

  进入90年代以来,随著世界局势和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钓鱼岛。(据人民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