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禁令一刀切须“缓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6:46 法制早报

  观点·前瞻

  百姓需要电动自行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更需要它积累经验、发挥特色。在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上不能因噎废食。

  人文·民生

  还有多少小徐

  “电动车养了我一家”

  小徐光着膀子,黝黑的皮肤上一层细细的汗珠,他停下车,用毛巾抹了一把脸,说:“刚送货回来,晚饭还没吃呢。 ”

  7月31日傍晚,记者在北京太阳宫旧货市场附近见到了这位安徽籍的小伙子。

  “我没有什么文化,只能靠卖力气挣钱糊口,现在摩托三轮车管得紧,就靠这辆电动车了!”小徐用粗糙的大手拍着 车座儿,很动情地说。

  2001年5月,小徐在老家结婚不久就带着媳妇来到北京打工。开始,他在一处工地做小工,每天35块钱,媳妇 一时找不到工作,除了房租和日常花销,他们生活得很紧张。

  后来,在老乡的介绍下,小徐在另外一家家具市场帮工装卸家具,一天平均挣到50元左右。“为什么自己不买辆摩 托车送家具呢?”小徐媳妇劝他,“我算计过,这样咱们一天可以挣到70多。”于是他们用仅有的积蓄买了一辆二手三轮摩 托车。

  2004年3月,小徐喜得一子,高兴地做起父亲。没几天,他便发觉儿子虽然惹人疼爱,但钱从手边哗哗地往外流 也让人心疼。

  恰在此时,因为无证驾驶和逆行,小徐的摩托车被扣了,并被罚款600多元,还差点被拘留。无奈,他干脆不要摩 托车,举家搬到现在的居住地。

  生活来源一下被中断,小徐媳妇哭得眼睛通红也没想出好办法。

  偶然,小徐听朋友说,现在电动车管得松,用它送货地风险小。狠了狠心,小徐花了不到4000元买了一辆新的电 动车,在太阳宫附近重操旧业。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摩托车百公里耗油8公升,每公升4块钱,就是32元;电动车百公里耗电大约6度,每 度电是5角钱,总共才3元。这样每天接近省下了30元钱。更主要的是,电动车因为污染小,没有尾气,只要自己小心驾驶 ,被罚扣的风险很小。

  小徐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就在市场上租赁了一处摊位,让媳妇带着孩子看摊儿,自己送货,“大小也是个老板了 ,干着有劲儿!”他自豪地呵呵笑起来。

  “你知道吗?很快,电动车就要被禁止上路了,到那时你怎么办?”记者问。

  他愣了半天憋出一句话:“不会吧!”片刻尴尬后,他憨厚而幽默地说:“你是记者,你给政府反映一下,能不能等 我有钱买汽车了,再禁止啊?”

  还有多少吕先生

  背着电池上班、回家

  家住珠海市港三路的吕先生,一想起自己的 “发明”,摇着头苦笑。

  他所工作的公司离家很远:从家到公交车站15分钟,一般等车需要5到10分钟,倒一次公交车后总共坐车要花去 40分钟,也就是说从家到单位大致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他每天中午必须回家,为妻子和孩子做饭,虽然妻子多次劝他不要这么辛苦,但是,他怕妻子和孩子吃不好,每天都 这么坚持。

  1999年,吕先生的妻子因为生小孩儿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到现在,她的十个手指关节已经僵直得几乎不能活动 了,走路也很困难。而他们双方的父母都在北方,年龄也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所以无法来照顾。

  “为什么不请个保姆呢?”

  “我一个月1800多元的工资,我爱人下岗,每月享受低保等照顾才500多元,孩子要上学、穿衣,媳妇要看病 吃药,我们要吃饭,2000多元在珠海已经生活得很拮据。”吕先生说,他当然想请个保姆,自己也不会这么辛苦。

  他的爱人很多次无声地流下眼泪,“咱们买辆电动自行车吧,我看电视上说,挺方便的。”

  吕先生观察了几天,发现电动自行车确实方便,就到商场花3000多元买了一辆。

  他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骑一般自行车到单位要用50多分钟,公交车一个小时左右,电动自行车则只需20分 钟;坐公交车每天花销8元,电动自行车的成本大约是8毛钱。

  “中午,我也不用在单位买饭带回家了,完全有时间回家做饭,好吃又实惠。”

  7月1日后,吕先生又不得不或坐公交车或骑普通自行车了,也不得不带饭回家了。他儿子不高兴地说:“不好吃, 我喜欢爸爸做的饭。”妻子斥责儿子道:“不懂事!”

  因为珠海市政府刚刚颁布的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地方法规生效了。

  吕先生看着自己心爱的电动自行车发呆,突然,他眼前一亮……

  第二天,他又骑着“电动”自行车上班了,只不过车座底下的电池不见了,吕先生的背上却多了一个旅行包。他的旅 行包有二三十斤重,里面装着从车子上撤出的电池。

  “我见了交警就把线拔出来,用脚蹬,然后再把线插上。”

  “你不累吗?这么沉的包,每天都背着。”

  吕先生无声……

  从中国轿子到中国电动汽车

  从电动自行车的话题,说到历史上的中国轿子,又说到未来的中国电动汽车,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其间的必然联系 ,应该是一种科技的进步。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 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的“车正”官职。车正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可以认为,车正便 是我国早期的主管交通的专职行政人员。

  先秦时代车辆制造业有了更快的发展,总的说来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车厢小的叫“小车”,也叫 轻车或戎车。驾牛、车厢大的叫“大车”。小车除贵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于战争。战国时,由于车战的发达,战车的多少成 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

  唐代以前,人们外出也习惯于乘坐骡子或马提供动力的车,这种交通工具被称为“骡驮车”或马车。

  到了宋代,“骡驮车”不再作为民间主要交通工具,而是大力推广轿子,轿子动力来源于人抬。尤其是明清时期,官 轿的发展使以轿子为主要交通工具成为风尚,因此轿子便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代步工具。

  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 “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至于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此外 ,乘轿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处处显示着封建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

  而在1712年(清朝康熙年间)英国已经制成实用的蒸汽机。1885年(鸦片战争45年后)德国本茨发明汽油 内燃机汽车,这是现代汽车的祖先。

  时间转换到本世纪,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汽油能源紧张,尾气污染严重,这成为本世纪关乎人类生存的大问题。电力汽车的改进和普遍推广正在一步步开展, 电动自行车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尝试,我们却要禁止它的发展。虽然禁止电动自行车并没有完全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发展, 但这对于这样一个“绿色”机遇来讲,很有错过的危险。

  管理不能

  因噎废食

  小徐害怕再次断了自己求生之路,吕先生害怕不能好好地的照顾妻儿而别出心裁,这些看似因为电动车所引发的矛盾 ,其背后关乎民生民意,也关乎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水平问题。

  珠海等城市先后发布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政策,理由不外乎有三:其一,存在污染风险;其二,存在安全隐患;其 三,不利于交通管理。

  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显然否认电动自行车废电池的污染问题。

  他认为,对铅蓄电池大量使用的担忧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二是对铅资源过度消耗的担忧,事 实上这两种担忧都聚焦于一个问题,这就是,铅蓄电池的循环经济问题和铅再生产业发展问题。

  事实上,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铅蓄电池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它在失效后,一般会定向流入回收渠道。2004年由 于受能源紧张和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影响,其回收价已高达40元以上,没有任何一个消费者和服务者会随意丢弃如此高 价的失效电池。在此意义上,蓄电池的回收率可以接近100%。

  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铅蓄电池污染的问题,为什么呢?

  据中国机电企业网的公开资料表明,我国注册的废铅蓄电池再生铅厂近300家,年生产能力从几十吨到上千吨,2 003年统计的全国再生铅产量却只有18万吨,占总铅产量的20%左右。

  原因是我国除了正规的再生铅企业以外,还有数以万计的个体专业户和大大小小的个体再生铅厂,已经形成了一个庞 大的隐性再生铅群体。

  对这个隐性再生铅群体的管理严重缺位,正是重大环境隐患的根源。但我们一些管理者却舍本求末,把责任推到了方 兴未艾的电动自行车产业上来。

  再说安全隐患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和“不利于交通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清华大学汽车系马贵龙教授表示,他没有听说过因为电动自行车而造成交通事故的事,因为它的刹车性能比较好,它 的速度不快,如果不是其他原因一般来说不会有交通安全事故。

  珠海公安局交警支队曾经在媒体上公布过该市交通事故数据:2005年第一季度,珠海市发生交通事故615宗, 到4月10日为止,今年全市有5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超过91%是由于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导致 。而死亡人员的97%是由于驾驶员的违法行为导致。

  该市电动自行车数量为4万辆,所有公布的事故中,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死亡人数为2人,也就是说电动自行车事 故死亡率,该期间内为0.05%。

  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另一组数据来自上海市。2001年上海市有5万多辆电动车,事故率为0.47%,同期机动车 的事故率是3.1%;2002年上半年上海的电动车是7万余辆,事故率0.17%,而同期机动车的事故率为1.6%。

  那么,按照事故率,应该被取消的不是电动自行车,而应该是机动车。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一个电动自行车车主抢道占道的主要原因是其本人素质低、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并非是其 骑上电动自行车后才会素质低、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

  但既然说电动自行车存在安全问题,就可能在主观上或客观上给管理者带来管理困难。正如珠海市人大法工委主任边 玉峰所说,政府承担不了管理成本。“全市只有400多名交警,要检查牌照、在汇行处把守路段,恐怕4000名多交警都 管不过来,我们不具备这人力物力。”

  这等于是在说,管不了干脆就不管了,管不了就干脆消灭它。

  说到底,不论是污染问题,还是安全问题,都是管理问题。因为管理的客观缺位和主观回避实际上都是被这种新兴产 业给“噎住”了。

  而市场的需求和百姓对电动自行车的青睐,是一种客观规律。这也正说明了电动自行车的生命力所在。

  所以,“噎住”了不要紧,我们可以立法将缺位的管理补上,把管理上的困难通过适当方式化解,比如提高电动自行 车安全性能的研究水平,但千万不能因为管理之噎而废百姓之食、市场之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