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国大学学生深入中国社会用汉语研究中国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7:2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马文博孙娇绯)“中国的企业更重视温暖、和谐的工作环境,时常举办家庭式聚会,这说明中国宪法中平等、团结、互助的主张实际上是深入人心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林雯禧在实地调查了中国的企业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每年都有象林雯禧这样的美国大学生在暑假期间来到中国,深入中国社会,并用汉语研究中国问题。 上周末,70多名美国学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了第一届美国大学生中国问题研讨会暨文学作品朗诵会。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和西北大学等。讨论会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重点关注当代政治经济、文史教育和文学创作。 哈佛大学中文部主任冯胜利说,现在外国学生不但汉语水平越来越高,而且有很多已经可以用汉语作社会调查,对中国的各种现象阐述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培养一批对中国有深入和公正了解的年轻一代美国学者有重要意义。

  普林斯顿大学中文部主任周质平说:“这些学生代表了美国年轻一代学者,他们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对于中美文化沟通会很有帮助。” 在“中国热”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关于中国的信息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但是实地考察还是给美国大学学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哈佛大学中文部教师廖灏翔说,“这些美国高校的学生有自己的专业,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到中国的政府机关、企业、大学乃至中国家庭进行实地考察,有的同学还到内蒙古自治区、河南少林寺去考察,写出了很深刻的报告,了解到中国真实的情况。”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以色列学生司马然在中国家庭生活了几个月后说,“和中国‘妈妈’在灯光下一起读汉语课文,和摆地摊的‘哥们儿’一起侃大山,我不仅学习了汉语,还了解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对记者说,美国大学生在直观了解中国后,用汉语写的研究报告有独特的想法,这很可贵。“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开始改变以前对中国比较片面的看法。” “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崔希亮引用《诗经》的诗句说。“只要中美两国年轻一代有相互了解的愿望,就没有不可逾越的天堑鸿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