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染淞沪——抗战老兵回忆大上海保卫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8:07 新华网 | |||||||||
抗日战争中,上海曾发生过两次著名战役:1932年1月的“1·28”抗战和1937年8月的“8·13”淞沪会战。 “1·28”抗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阵地战中相持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三易司令官。“8·13”淞沪抗战,鏖战3个月,日军投入兵力28万,出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方面则动员了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超过75万人参战。尽管中国军队
记者在上海、重庆分别采访了曾参加上海保卫战的抗战老兵朱伯康、杨养正,听他们讲述当年那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粉碎了侵略者的美梦” 1932年“1·28”事变前,日军叫嚣:“上海一旦发生战事,4小时即可了事”。然而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慷慨赴难、英勇抵抗,很快就粉碎了侵略者的美梦。 在上海复旦大学,99岁的朱伯康向记者讲述他当年的经历:“我那时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司令部参谋,有一次总部派华振中专送一份机密文件到苏州后方总部,命我一块去。当我们乘快艇驶到淀山湖时,遭遇土匪,我和华振中被抓了起来。后来,他们得知我们是十九路军的,就说,‘我们对于打日本鬼子的十九路军敬佩得很,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现在还给你们文书、杂物,手枪也还给你们,你们走吧!’” “1·28”开战后,国人将目光齐聚上海,为将战斗的全局状况及时通报全国,拥有大学学历的朱伯康成了十九路军的“新闻发言人”。 朱伯康说:“由于战事紧张,一般的记者就由我来接待,如《新闻报》《申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的记者。我负责回答的是一般战况,较难的问题由高参华振中回答。只有少数记者能见到蒋光鼐或蔡廷锴将军。 “有一次,时任京沪卫戍总司令的陈铭枢在上海寓所接见了一位法国记者,记者问:‘请问这次战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方面有必胜的把握吗?’陈铭枢回答:‘日本侵略我们,我们就得反抗!意义明了:反侵略战!至于胜败,我们始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前方战士的英勇奋战,并没有消除当时最高当局的‘软骨病’。” 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国政府派代表与日方谈判,并于5月5日签订了妥协退让的《淞沪停战协定》,使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将士战而无功。一生执教复旦大学的朱伯康对这段屈辱史至今还耿耿于怀:“当年‘1·28’抗战中,由于各种原因,上海各报及其他中外报刊所载消息和评论不一致。蒋光鼐和蔡廷锴两将军想到为历史留下真实史料,命令高参华振中与我一起写一部十九路军‘1·28’淞沪抗日血战史。” “最终,这本凝聚抗日将士鲜血的《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于1932年冬天完成,成为日后研究十九路军和‘1·28’淞沪抗战的重要历史文献。” “中国军队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英勇阻击日军” 1937年“8·13”淞沪会战,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英勇阻击日军的疯狂进攻,其中八百壮士固守四行更是中华民族顽强斗志的不屈象征。 “淞沪会战开始时,只有23岁的我在88师524团1营1连任少尉排长。”现居住在重庆市南岸区的抗日老兵杨养正回忆说。“1937年10月26日,根据上峰的命令,我们524团1营转移到四行仓库阻击日军,掩护其他部队撤退。日军火力很猛,我们的一连长和三连长都牺牲了。” “当时,有些记者在英国的租界里面,亲眼目睹了我们和日军的这次战斗。他们问我们团长,你们有多少人在那里坚守?谢晋元团长为了麻痹敌人,当即大声回答:‘八百!’实际上,我们并没有800人。我们总共加起来也就400多人。” “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血肉之躯,激战四昼夜,抗击日军数万人,以伤亡40余人的代价,毙敌200余人。谢晋元的一句:‘我是一名军人,身可死但枪不可离,没有命令虽死不退!’尽显中国军人风采。”杨养正说:“有一次,我在3楼观察敌情,发现敌人正在马路对面挖工事,这时谢团长来了,我立即向他报告了这个情况。谢晋元拿起望远镜,看了看,骂了句:‘让你们狗日的挖!’,他从轻机枪手面前一把夺过机枪,对着挖工事的鬼子们就是一梭子,七八个鬼子当即被打倒在地,其他鬼子嚎叫着抱着脑袋躲藏了起来。” “10月30日,日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我们一次次打退了敌人进攻,双方相持不下,但是,我们孤军作战,弹药所剩无几,很难继续坚守。这时我师接到南京大本营的命令:四行仓库的坚守行动已达预定目标,命令壮士们立即撤离,进入英国租界。由于进入租界需要突破敌人的封锁,穿过马路。所以谢晋元团长决定让我们排作为后卫掩护部队撤入英租界。当部队大多撤进英租界时,一颗炮弹突然打到了离我不远的地方,爆炸后溅起的弹片打到了我的左眼上,我当时就不省人事了。”“当我醒来时就知道自己的左眼已经瞎了。”老人指着自己深陷的眼窝对记者说,“在租界里英军把我们的枪械全部缴了,从此我们开始了长达4年的‘孤岛’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