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新一届政府至今召开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0:1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 题:运筹帷幄谋发展——写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100次之际

  编者按:从2003年3月19日新一届政府组成到今年7月26日,国务院共召开了100次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涉及我国发展、改革、稳定和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309个重要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决策。

  最近,人民日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就100次常务会议的有关情况采访了国务院办公厅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并从推进改革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角度撰写了三篇述评,反映本届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以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映本届政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所做的工作。这三篇述评从即日起陆续播出。

  人民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从2003年3月18日新一届政府组成至今,国务院共召开了100次常务会议。

  一次次会议、一个个议题、一项项决策,反映出本届政府的基本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表现了本届政府的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凸显着本届政府的重要变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抓好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

  应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管。本届政府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下决心从过多的具体事务中解脱,集中精力抓大事。

  国务院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时高度重视宏观调控,加强了对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研究。

  铁路中长期规划就是一个缩影。

  “八五”以来,铁路建设发展很快,但还是不能满足未来20年的发展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铁路还得当好“先行官”!

  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的营业里程将达10万公里,运输能力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在干线城市间旅行,1000公里左右范围内能“朝发夕归”,2000公里左右范围内能“夕发朝至”,4000公里左右范围内能“一日到达”。

  这样的思路和决策不胜枚举。

  中国已是钢铁生产大国:钢产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钢铁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但中国还不是钢铁强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多、环境污染重: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20%;重点大中型企业平均吨钢耗新水量约14吨,比世界先进水平高8吨-10吨。特别是近年来钢铁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现象愈演愈烈,亟待靠规划合理布局,用政策引导发展。

  2005年3月30日,国务院第8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走新型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目标和措施:

  眼下,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严格限制新上钢铁项目,限制现有企业不顾条件盲目扩能,坚决抑制钢铁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使钢铁工业发展转到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轨道上来。

  到2020年,钢铁工业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前10名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70%;技术开发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钢铁工业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吨钢综合能耗控制在0.7吨标煤以下、吨钢耗新水在6吨以下。……届时,中国成为钢铁强国的目标将会实现。

  从《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电力、煤炭、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扶植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到《全国防沙治沙、环保工作规划》,两年多来,常务会议共审议通过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31个。一个个制约瓶颈被拓宽,一项项建设重点在运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本届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和物价上涨过快,煤电油运紧张。

  摆在本届政府面前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

  粮食生产形势严峻:粮食大幅减产,产量创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播种面积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粮价两度上涨,到2004年3月已整整飙升了50%。

  投资需求猛烈扩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3年增长26.7%的高水平上,2004年一季度又增长了43%;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在2003年增长96.6%,121.9%的高基数上,2004年一季度又分别增长了106.4%和117.5%。

  粮食减产和投资膨胀“双碰头”,国民经济必定要出问题。

  面对复杂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这次宏观调控,增强了预见性和主动性。

  见之未萌,防之未然。在经济运行刚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就主动进行调控,并密切追踪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部署。

  早在2003年3月19日的国务院第1次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说过这样一番话:“一、二月份固定资产、工业、外贸增长速度都比较高。要从宏观上研究可能存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推进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2003年下半年,常务会议陆续批准了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清理整顿开发区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等一系列调控措施。

  2004年4月9日,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坚决控制投资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这次宏观调控,坚持了把握全局、有抑有扬。

  “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这八个字在常务会议上高频率出现。本届政府力求既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又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矛盾;既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信贷过度投放和土地过多占用,又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宏观调控,首先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入手。

  粮谷稳,天下安。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农业,是宏观调控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

  常务会议一次又一次研究。从“两减免、三补贴”到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到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项项推动粮食增产的政策、一条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在常务会议上迅速得到通过。

  ——2004年5月19日,常务会议决定,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一块,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6亿农民享受了直补政策,尝到了“种粮最划算”的甜头。部分地区农民还得到了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2004年6月23日,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全部取消农业特产税,5年内取消农业税。两个“取消”,彻底改变了绵延2000多年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通过一年的努力,中国农业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局面: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9390亿斤,比上年增产776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36元,比上年增长6.8%,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农业,终于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亮点”,为稳定全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把好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是控制投资膨胀的关键措施。

  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两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房地产、钢铁等企业贷款的资本金条件……

  釜底抽薪,制止乱占滥用耕地。常务会议决定,暂停半年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并决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关于土地调控,温家宝总理在第64次常务会议上讲了这样一段话:“实践证明,暂停半年审批非农用地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在这次加强宏观调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地根’和‘银根’是关联的,甚至‘地根’比‘银根’更重要、更有效。”

  这次宏观调控,打出了“组合拳”。针对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的新情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这次宏观调控,注重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

  一些酝酿多年的重大改革,特别是重要领域的改革相继出台: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了政府投资,也限制了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改善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有序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也在积极稳妥地进行……

  这次宏观调控,还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结合。

  政府深刻感到,如果不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的压力将愈来愈大,加快发展的代价将愈来愈高!常务会议雷厉风行,多管齐下:一个个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项目被淘汰,抑制“三高”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及时出台,一项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在颁布……举国上下,“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

  宏观调控终于取得明显成效: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有所加强;“中国号”经济巨轮迎风破浪,继续平稳较快前行。

  矛盾不止,问题常有。宏观调控,还任重道远。

  跨入2005年,新矛盾新问题又扑面而来,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房价上涨过快等现象浮出水面。如不及时调控,也有可能危害全局。

  4月27日,国务院召开第88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问题,强调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和价格上升幅度过大的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任务。随后,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亮相登台。目前,房地产投资增势已受到初步抑制,房地产结构有所改善,房价涨幅开始逐步趋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放的新号角响彻神州。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机遇增多,风险和挑战也加大。怎样避险?如何应对?常务会议多次作了研究部署。两年多来,我国切实履行承诺,继续大幅降税,关税总水平已降至9.9%,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由政策性开放转为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在扩大开放中,保持港澳的繁荣与稳定至关重要。常务会议分别审议了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安排》和《补充协议》实施以来,香港经济乘势而上,工商界受益,失业率下降,社会安定。

  面对经济生活的复杂局面,本届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沉着应对,科学决策,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加快了步伐,取得了新进展。

  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看,这100次会议只是走了第一步。放眼未来,中国的改革发展风正帆扬。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