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陪同上海卫视记者采访时得知——白血病女孩治病还需40万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0:50 时代商报 | |||||||||
新闻回放 几个月来,本报关于白血病女孩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7月24日,在沈阳商业城门前,为白血病女孩献爱心的名为“点燃爱的火花”的义演,让所有在场的市民潸然泪下。在义演上举行的婚礼,在瓢泼的大雨中,更是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昨日,闻讯赶来的上海卫视记者,对白血病女孩和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记者获悉,白血病女孩的妹妹、弟弟均可提供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但移植手术和术后康复费用高达40万元,这一下,又难坏了女孩周围的人。 来自上海的采访 当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记者见到白血病女孩郑伟光的时候,是在沈阳医大一院的病房内。正在进行化疗的郑伟光看上去十分憔悴。 “你现在好些了吗?在化疗期间,身体是不是很难受?”来自上海的记者关切地问。“身体上是很难受,但我丈夫每天都陪在我身边,让我感到了安慰。”郑伟光笑着说。然后,她转过了身,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本绿色封面的日记本,抚摩着光洁的封面,她突然流出了眼泪:“这是我在住院期间写的日记,记录的都是我和新婚丈夫邱德余的故事,我要把和他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全部写下来,我要让自己,也要让他记得,我们曾经度过了这么难忘的时光,记得在我们婚礼当天,那些撑着雨伞观看的好心人,大家奉献给我的真心,我永远不会忘记。” 伟光的一番话,让两名来自上海的记者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他们说,以前只是从报纸和互联网上看过关于他们的报道,但当真正去接触他们、走近他们,才发现他们爱得那么纯粹和真挚,他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段让人感动的故事,更是让现代年轻人为之动容的爱的神话。 组织义演的动因 昨天上午,上海电视台的两名记者来到本报,对白血病女孩系列报道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进行了采访。他们坦言:“我们从上海赶来,就是被他们的这段真情所感动。这组报道,让我们见证了真爱的伟大,也让我们见证了新闻工作者的执着与热忱。” 一直负责策划这组新闻的本报文体中心主任倪越人说:“当这两个深爱着的年轻人出现在我面前时,看着那个帅气的小伙子望着女友的那种深情的眼神,我就感到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点什么,就有一种要为他们办场婚礼的冲动。我要帮他们谱写出一曲美丽的乐章,让爱的声音撒满这个城市。” 而一直对白血病女孩进行跟踪报道的记者李苏说:“这些报道凝结了我们整个报社的心血。现在,我和伟光已经成为好朋友了,如果她离开了人世,我会非常伤心。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她能好起来。我们一起呼吸清新的空气,一起感受明媚的阳光。” 治病还需40万元 伟光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已经上班的妹妹和正上初中的弟弟都曾争抢着要为姐姐献骨髓,只要能挽回姐姐的生命,他们什么事都愿意去做。本来,伟光的妹妹是可以继续读书的,但因为姐姐需要一大笔钱治疗,便毅然决然退学打工挣钱给姐姐治病。正上初中的弟弟还在长身体,但他却说,哪怕捐了骨髓后不再长高,也绝对不会后悔。 据医生介绍,伟光的妹妹和弟弟都能为伟光提供造血干细胞,但移植手术和术后康复费用将高达40万元。 “我们老两口都是农民,一年到头就靠种地为生,根本就无法筹到那么多钱。城里的那些好心人已经对伟光很好了,非亲非故地就捐了1万多元钱,我们全家都欠着这份情。”伟光的母亲哽咽了,带泪的双眼无奈地望着病床上的女儿。 而伟光的丈夫邱德余也表示,虽然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月薪很少,但他一定会拼命工作,最起码给妻子挣来生活费,养活她。他还说,如果有人能救他的妻子,他会用自己的一生去报答。 时代商报记者杨博实习生王婷《痴情小伙愿娶白血病新娘》接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