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6亿助学贷款 圆了数万山西贫困学子大学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3:20 山西日报

  8月3日上午,在国贸大厦举行的山西第二届银企合作洽谈会上,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与省教育厅学生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签订合作意向协议,该行将为省属25所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1.6亿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关注此项工作的人都可以松口气了,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终于有了着落。

  好事多磨,助学贷款经办银行招标流标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全社会关注,学校和家长欢迎,许多贫困大学生也因此得以圆了大学梦。完完全全好事一桩。但“好事多磨”。6月30日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招标流标的情形让人难忘。当天上午10时整,省城武警宾馆,山西省直属高校2005国家助学贷款开标仪式准时开始。设想中热热闹闹的场面并没有出现。与6月24日标前座谈会上,交通银行等十多家银行出席并领取标书的场面相比,当天来投标的三家银行实在少了点,其中投标50%甚至更高的风险补偿金比例也令人咋舌。并且三家银行均表示:重在参与。“一般情况下,招标前准备投标的单位会打电话咨询。但这次招标咨询者很少。只在开标前一天,有银行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开标,并称要向上级领导请示,但后来便没了音讯。”省学贷中心副主任吴勤无奈地说。主任秦根原也表示遗憾,给经办银行的风险补偿金比例,教育部规定上限为15%。各省实际执行情况不同,如上海为10%,山东为8%,教育部分6.8%和8%两块等。省财政厅确定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的风险补偿金比例为14.5%,在其他省是没有先例的。

  机制改进,助学贷款却遭遇诚信尴尬

  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是从去年开始实施的新办法。去年6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实施做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除经办银行由指定变为招标外,新机制还有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贴息方式改变。由国家和学生共付利息,改为由国家财政全额贴息。同时由财政和学校为贷款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二是还款期有了变化。由学生毕业后四年内还清,改为视大学生就业情况,毕业后一至两年开始还贷,六年内还清。应该说,新机制更加人性化,为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的进一步落实,营造了更加切合实际的新环境。去年通知一下发,成立不久的省学贷中心便雷厉风行,在山西大学等9所省属高校进行了试点,9月份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以14.5%的风险补偿金比例中标,贷款学生1.8万余名,贷款总额度8000多万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同样采取招标方式,今年省学贷中心对省属25所院校“打包”确定经办银行的方案却流产了。对此,多家银行表示,必须考虑贷款能不能收回来、能不能赢利,当前,贫困大学生还贷诚信无法保障。并列出多种原因:这些学生本来就家庭经济困难,毕业后就业也越来越难;不少大学生有“从众”心理———“许多人都不还,我为啥要还呢”;全社会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等。

  翘首盼贷,数万贫困大学生的圆梦稻草

  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都能充分了解国家助学政策。今年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在发放学生录取通知书时,须夹带一份学校贫困助学的相关资料。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是重要内容。今年省属25所高校的贷款总额度1.6亿余元,涉及贫困大学生3.4万人左右。9月初,各高校大学生将陆续开学,但进入7月份时,这些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还未确定。而且,今年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表示,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同时说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学生开学时申请不到国家助学贷款,入不了学或者注不了册,怎么办?”不少人表示担心。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主动联系,表达了合作愿望。行长高建军表示,他们愿意承担社会需要的贷款,帮助国家和政府分忧解愁,满足贫困大学生的求学欲望、成才愿望。同时,开行也将采取诸多措施,如建立省学贷中心和高校两级委托管理新的贷款发放、回收、管理新模式等,加强贷款规范化管理,并共同建设学生信用体系。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山西农大、太原理工大等高校都在逐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并采取与学生签还款协议等多种措施确保学生按时还贷。省学贷中心及银行等相关部门,也在探索促使学生按时还贷的有效措施。高建军也表示,“随着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些学生会及时还贷的,否则他们未来的就业成本会很高。”本报记者李林霞 实习生董洋(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