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书写潦草 15万欠款险成153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5:13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法院根据“逻辑推理”判定被告返还借款15万元

  为一笔离婚前的借款,一对离异夫妻对簿公堂,前妻状告前夫要求偿还借款15万元,而前夫却称借款只有153元,究竟孰是孰非?昨日,崇州法院对这起因书写借据不规范而引发的借款纠纷作出宣判,法官根据“逻辑推理”及原、被告曾经的特殊关系,判决被告王林偿还原告张萍借款15万元。

  借款该谁还离异夫妻上法庭

  张、王曾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在经商期间,由张萍出面向其亲属李某借款15万元,用于夫妻共同经营。2004年5月,夫妻俩约定此款由王林归还李某,王便书写借条一份,借条载明:“今借到李××15万元,此款与张萍有关,但此款由我来付……”张萍将借条交给李某时,李某觉得借条上书写的借款金额像153元而不是15万元,便擅自将“3”字作了涂改,使之更像“万”字。是年底,张、王离婚了,离婚协议中约定夫妻共同的债权、债务全部由王林负责收回和偿还。但两人却对李某的15万元由谁偿还相互推诿。

  李某向法院起诉张萍,要求其归还借款。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张萍偿还未给付李某的借款14万多元,张萍随后又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王林偿还借款。

  15万写成153 一字之差引纠纷

  昨日,王林在审理中辩称,原告提供的借条金额只有153元,而不是15万元,张萍所偿还李某的15万元不是夫妻共同债务,请求驳回前妻的诉讼请求。王林还主动提出对借条进行鉴定,以确认自己书写的借款金额是“153元”而非“15万元”,但后来不知何故,他又拒绝提供以往书写的“3”字和“万”字的送检材料,致使鉴定不能进行。

  法院“逻辑推理”前夫返还15万

  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林出具的借条是手写体不是打印稿,手写便存在“争议之字”写错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存在写“万”字一笔合成时像“3”字的情况,就原、被告曾是夫妻的这种关系和他们的经济状况来看,仅仅为153元的债务进行约定,这不符合常理。王林申请司法鉴定要求确认借条书写的借款金额是“153元”,但后又不提供书写“3”和“万”字的检材,使鉴定不能进行,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而原告在与被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向李某借款15万元的事实已在另一生效民事判决书确认,因此,借条上字形的表意应为“15万元”。据此,张萍归还了李某借款,按照与王林的离婚协议中关于对债务承担的约定,有权行使追偿权,法院因此作出判决,王林给付张萍代其偿还的借款15万元。(文中人物系化名)向明黄洁记者李逢春实习生李文娟报道

  新闻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推定在法律上经常使用,在证据法上也有其重要的作用。所谓推定,就是根据法律或经验法则,直接根据某一已知事实,确定另一事实的存在。审理此案的法官运用逻辑推理的日常生活经验,就原、被告当时的特殊关系和经商的经济状况,推定出双方如果为了153元债务进行约定,不符合常理,因而认定借条中载明的借款金额应为“15万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