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非公企业“人才银行”的思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7:12 光明网 | |||||||||
秦发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公有制企业的扩展,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人才重新盘点与整合,人才策划、代理以及人才的招聘、培训、测评、国际交流必然大幅度增加,智力技术的交流也更加多形式、多方位、多内容,人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扩大。如何培养、引进、储备、开发人才?我认为,设立“人才银行”是最佳决策
非公有制企业设立“人才银行”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控制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的严重流失。以湖南省为例,据去年年底统计,该省现有各类型人才约285万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32.7万人,占人才总数的11.4%。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仅占0.3%;高级职称仅占2.2%,而且高级人才老化现象比较突出。科研人员中具有从事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的科研人才更是紧缺。2002年到2004年,该省非公有制企业共5800名人才流出,流入的仅有1200名。这些流出人才大多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制作、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微电子、生物、环境治理与保护等企业。这些人才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中坚力量。目前,人才紧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缺乏,越来越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设立“人才银行”,就能使一大批人才进入储备状态,如果还能对他们进行培养、提高,就可以有效控制人才的严重流失。其次,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的合理开发。依“人才银行”的开发功能,可将人才开发到急需要的部门和单位中去,这样不仅帮助用人单位排忧解难,同时还可以降低用人单位求才过程中的成本和提高求才准确率。另外“人才银行”还可以帮助企业承担从人才招聘及人才初选、到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工作,节约在人才遴选上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升值。“人才银行”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人才结构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人才结构进行调整。比如,可加强对制造业、冶金、生物医药、环保、电子信息、资本营运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对企业需求量较大的“技能型”人才,可采取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式”的培养方式,为企业发展输送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和“实用型”人才。非公有制企业可利用“人才银行”的储备功能,按照市场预测要求,对已掌握的人才进行培训,培训提高后再开发启用,使他们成为更高层次的人才。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银行”与人才市场的异同 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中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突出表现在用人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招聘信息繁杂,用人单位要准确找到合适人才,工作量大,而且有难度。二是人才市场体系的建设也很不平衡,人才市场的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立法层次和效力不高。法制化建设的滞后引起了市场诚信度的缺失,人才市场中“乱、假、诈”等违法违规的行为时有发生,产生了极坏的负面效应。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银行”的主要功能及模式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杂交学科,这就给“人才银行”提出了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如根据用人单位事业发展的情况,为用人单位制定和设计人才供需计划和目标;实施高校在校研究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工程;实施国有企业高级人才援助工程;实施人事代理、档案管理;根据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实际进行薪酬设计;开展猎头公司业务;协办、合办、主办人才培训,按市场需要培训急需的人才;开展对各类高级人才的专业培训;开展包括个人信用和企业贷款的金融担保业务、建立高级人才保障体系等。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银行”的出现是人事制度深化改革的产物,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只有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公安、物价、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的积极支持,才能产生合力,真正见出实际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