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节约不是要过“苦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7:46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一说“节约”,也许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过“苦日子”。由于中国的长期贫穷落后,“苦日子”式的节约,成为中国人信奉的重要世俗生活价值之一。在传统语境之下,我们说的节约,其基本内涵就是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只要是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花钱越少越好,消费越简单越好。这种生活理念得以确立的基本前提是,经济社会文化长期不发展或缓慢发展,物质生活匮乏,社会活动空间萎缩,因而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然而我们今天提出的“节约”,和传统意义上的节约有根本的区别。

  节约型社会的“节约”,已经不是以过“苦日子”为代价的节约,而是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前提下的节约,如果说这种节约也有“代价”的话,那就是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等。这是一种追求更大幸福的积极合理的生活安排,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时尚,是我们主动的选择。

  政府的公文对“节约型社会”有这样科学的表述: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表述告诉我们,节约型社会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的,并不是通过抑制人们正常的健康的消费来实现的。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也就是说,我们节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建设节约型社会,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过“苦日子”为代价,否则,既不可能有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也有悖民众对生活的美好预期。

  因此,今天的节约,并不是不消费,而是要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对于普通人来说,节约并不是吝啬,并不是该花的钱不花,而是花尽可能少的钱,获取更大的效益,以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换句话说,节约并不是压缩必要的消费,而是提倡合理的文明的消费,提倡量体裁衣、就米下锅的适度消费。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培养良好的现代生活习惯实现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经教我们一些节约的小窍门,这些小窍门既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按照这些小窍门去做,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多少时间精力等无形成本,却能有效地降低我们生活的有形成本。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资源能源就是这样节约的。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过程,反过来说,良好的公民意识,意味着公民对个人与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准确定位,更意味着公民对国家对社会自觉的责任担当。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本报评论员张金岭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