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交部前副部长徐敦信:中日关系应以诚信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8:16 新华网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历史关节点,中日关系“政冷”氛围毫无回暖迹象,中日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7月8日上午,半月谈记者带着有关问题专访了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日大使徐敦信。

  中日关系又到十字路口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日关系战后60年来的发展?

  徐敦信:中日关系从历史上来讲,既有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又有近代50多年因日本侵华造成的严重对抗。战后,日本先在美军的占领之下,后来又与美国结盟,日本的对外政策惟美国马首是瞻。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长达23年之久,根子就在于当时的日本政府追随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当然,在双方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1972年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30多年来,中日关系在各个层面都有很大发展,给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也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中日两国关系出现了困难。近年来,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大国意识日益膨胀,对华政策当中消极的一面逐步凸显,问题接二连三,人们开始警觉、不满和表示担心,这是可以理解的。

  记者: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中日经贸关系形成鲜明对比,有人把这种状况概括为“政冷经热”,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徐敦信:这种概括有一定的道理。从经济方面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日两国互为主要的经贸对象,贸易额增长了160倍。双方人员交往每年400万人次,如此紧密的联系不仅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而且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也是罕见的。

  另一方面,中日政治关系趋冷。什么叫“政冷”?在我看,一是由于小泉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两国高层互访中断三年多;第二是日本在台湾这一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的立场倒退,出现了美日联手阻碍中国统一大业的趋势;第三,两国民众之间友好的感情———日本叫亲近感———在下降,憎恶感在上升。

  这种“政冷”的状况是不正常的,至少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当前的中日关系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中方的态度十分明确:从历史经验教训讲,中日两大民族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从各自现实的国家利益来讲,中日应该在三个文件的基础上,开展睦邻友好合作,不仅为中日两国,也为东亚地区的振兴共同努力。

  回顾历史当温故知新

  记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各种纪念活动?

  徐敦信:今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国也不例外。我个人认为,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反抗列强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不仅雪洗了国耻,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创造了条件。我们理所当然要进行纪念。

  纪念的目的,核心是四个字“温故知新”,即通过重温历史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国一定要发展,国家一定要富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的教训。

  记者:日本如何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

  徐敦信:据我所知,日本今年的纪念活动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没有看到预告。但是,每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和民间都会搞纪念活动,一般来说,天皇、首相、众参两院的议长、内阁大臣等都会参加,还会发表一些讲话。

  二战结束50周年时,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曾发表讲话,承认日本国策有误,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给邻国人民造成了伤害,并表示忏悔和道歉。今年日本的纪念活动会不会比过去搞得更隆重一点?不知道。我们期待日本利用这次机会,清算历史,面向未来,轻装前进。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小泉首相在“8·15”前后是否还要参拜靖国神社,对这一点我们将拭目以待。

  新形势、老问题

  记者:如您所言,今年以来中日之间问题接二连三,为什么会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关头出现这些问题?

  徐敦信:今年以来,接踵而至的问题实际上大都是老问题,或者说是老问题在新形势下以新的形式出现,比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还有一些高官在历史问题上口出狂言等。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钓鱼岛问题都是老问题。再比如对华军售解禁,本来是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事,而且早就过时,日本却跟着插一杠子,阻挠欧盟解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利益上的问题,比如中日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在获取资源方面出现竞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既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又有日本国内情况的变化。

  国际背景主要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为推进其战略,需要借助日本。日本将此看作千载难逢的机遇,战略上再次认定跟着美国没错。在这种情况下,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以至于国家之间起码的诚信都被放在第二位,甚至被不屑一顾。

  从日本国内情况看,日本经济因遭遇“泡沫经济”挫折,较长一段时间萎靡不振;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蒸蒸日上,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这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130多年在本地区第一次碰到一个节节上升的邻国,心态上有点适应不了。

  当然,日本国内包括统治集团内还存在一股右翼势力。他们本来就不希望中国强大,即使与中国合作也是希望中国跟在日本后面,最好是落后20年,对中国的强大感到担心和忧虑。这使我们看到了一种现象:在中日交往中,一方面要与中国扩大合作,以图实利;另一方面,又疑虑重重,千方百计进行牵制。

  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加强合作

  记者:如何解决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徐敦信:中日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因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历史问题涉及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希望日本能够按照中日之间的三个政治文件办事,最好能做一点有助于我们统一的事,如果不能做到也罢,至少不能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这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基础动摇了,中日关系就会动摇。

  历史问题的最终解决,我看靠两条:一靠日本民众的觉悟。日本大多数老百姓是不要战争,希望和平的,但是对那场战争的是非曲直,很多人还弄不清楚。战后初期,错失“拨乱反正”的时机,现在只能多花一点时间了。二靠外部推动。这些年来,亚洲邻国围绕历史问题坚持原则,进行必要斗争是有成效的。我们既要坚持不懈地多做工作,又要避免急于求成,要照顾到日本的大多数。

  对于中日之间的能源问题,双方完全应该摒弃对立,加强合作。因为两国都是能源消费大国,都缺乏能源,且各有长处,中国虽然缺乏油气资源,但煤炭很多,而日本的节能技术全球领先,如果中日能够合作,你的技术为我所用,我降低能耗,你的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而你需要煤炭,我可以提供,这不是很好吗?

  至于钓鱼岛问题,领土主权不能相让,但正如小平同志讲的,下一代比我们更有智慧,可以留待以后解决。实际上,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倡议,就是共同开发,开发出资源大家共享不是很好吗,这在我看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个最佳方案,但日本一直没有响应。

  改善中日关系“杖莫如信”

  记者:从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来看,中日关系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中日关系有没有可能重回正轨?

  徐敦信:如果把关键问题、关系到大局的问题处理好,我认为中日关系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是完全有可能的。我想这不仅是中国的看法,日本很多明智的政治家也会同意这种看法。

  如何改善中日关系?原则和方法我不想多说,我国领导人已经讲得很明确。今年亚非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提出五项主张,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后讲了三原则、三建议,日方对这些都表示赞同,现在需要的就是付诸实施,不能只说不干,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古老美德,日本早就学了过去,日本的政治家经常引用《论语》中的“无信不立”来自律或互勉。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周总理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写的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小泉首相在今年的雅加达会议期间重申了10年前村山的讲话。我注意到,他引用了讲话的主要部分,却忽略了一句。村山讲话的结束语,引用了中国的成语“杖莫如信”,即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事,要靠信誉,应以诚信为本。小泉首相恰恰没有引用村山首相的誓言,可能他忘记了。

  从长远来看,中日关系的困难应该是暂时的,但是,我刚才讲中日关系又到十字路口就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走得对,可以重回正轨,走错了,中日关系就会恶化,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邻居相处不好可以搬家,但邻国相处不好没法搬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互补借鉴的地方很多,如果能够友好相处,肯定相得益彰。我相信日本的有识之士、政治家和知识精英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不会做与之相悖的傻事。(记者赵利根 专题策划、编辑:孙爱东 赵利根)(来源:半月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