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弱弱结合”家庭亟待帮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8:4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讯 (特约记者张路)几乎是“弱弱结合”的“上海职工+外来媳”的家庭,正在成为上海困难较为突出的人群之一。 上海各级工会在协助政府实施帮困工作过程中发现,一些职工的家庭困难是因为娶的外来媳没有户口、缺少一般市民所能拥有的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机遇和待遇,加上本身的技能、观念等问题,出现就业率低,导致生活困难的。
据上海市婚姻管理处统计,上海两地婚姻的数量连年攀升。去年上海结婚登记的12万对新人中,一方户口在上海、另一方户口在外地的有近4万对,占32%以上。另据上海市妇联去年公布的相关报告显示,“外来媳”家庭的普遍特征是“弱弱结合”,月均收入在900元以下的家庭占41.6%。上海现有的10万“外来媳”其就业率只有34.5%。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来媳”就业率低有几种情况,一是受家乡观念的影响,认为“出嫁以后不用上班”;二是本身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可就业岗位受到很大的限制;三是根据政策,外来媳(夫)需在上海生活15年才能解决户口问题。由于没有《劳动手册》等,她们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受到了不少限制。 许多工会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这一群体的困难应该引起重视。如果说给“外来媳”家庭低保与帮困卡是“输血”,那么加强对其劳动培训、提高其就业率就是为其所在家庭“造血”。据了解,上海一些“外来媳”集中的企业工会已注意到这一困难群体,并把对她们的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市总工会的“好事服务中心”作为市慈善基金会“万名外来媳妇就业培训项目”的重要培训点,也启动了培训课程。工会工作者们呼吁,应允许结婚满一定年限的“外来媳”申领《劳动手册》,为她们参加上海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创造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