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利玛窦的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9:20 解放日报

  编者按

  :今年的世界文明论坛7月2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余秋雨教授是唯一被邀的中国学者。他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利玛窦的答案》的演讲,从中华文明久远的历史事实,来批驳这些年来在国际间尘嚣甚上的“中国威胁论”。

  继马可·波罗之后,另一个完整地用国际眼光考察了中华文明的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wRicci1552-1610)。与马可·波罗不同的是,利玛窦在中国长达三十年,深入研究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经典,与许多中国学者有充分的交往。他在晚年所写的《利玛窦札记》第一卷第六章中表述了他几十年研究的一个重要答案,即中国文明的非侵略、非扩张本性。他说:虽然他们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很容易征服临近的国家,但他们的皇上和人民都从来没有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在这方面,他们与欧洲人很不相同……

  利玛窦说,当时有一些欧洲学者写的文章中认为,中国曾经或必然会征服邻国和扩张势力,他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真实的:

  我仔细研究了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不得不承认我从未见到有这类征服的记载,也没有听说过他们扩张国界。

  他还说,他经常拿着这个问题询问中国博学的历史学家,他们的回答完全一致:从来没有发生过侵略和扩张的事,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对于成吉思汗的大范围征服,利玛窦认为,当时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也是被征服者,而不是征服者。

  利玛窦的这部札记,由一位比利时籍的传教士从中国带回欧洲,1615年在德国出版。后有拉丁文本四种,法文本三种,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英文本各一种。

  顺着利玛窦的答案,我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察,甚至冒险穿越了从北非、中东到西亚这一现今充满恐怖主义的古文明发祥地。我发现,在古代罗马人、近代英国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的历史文献中,多次制订过征服世界的计划,但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各类典籍中,找不到类似的计划。古代中国虽然对世界了解不够,但也早已通过一些使节、商人、僧人和旅行者的记述,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中国在实力很强的情况下,既没有参与过中亚、西亚、北非、欧洲之间的千年征战,也没有参与过近几百年的海洋争逐。

  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文明的本性决定的。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很不相同。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意识是固土自守。它建立精良军队的目的,全在于集权的安慰和边境的防守。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便是防守型而不是进攻型的证明。即使有尚武精神,也是为了《尧典》所说的“协和万邦”。郑和七次大航海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并无领土要求,而航海的结果又是长期的闭关自守。这与晚他六十年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等人发现新大陆就完全不同了。

  这种非侵略性的特点,也护佑中华文明成为人类文明中唯一传之今日的文明。因为在古代,一切军事远征都是文明自杀。

  这个观点也获得了现代国际学术界的支持。三十多年前美国学者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EdwardMcNallBurns)和菲利普·李·拉尔夫(PhilipLeeRalph)合著的《世界文明史》(WORLDCIVILIZATIONS)第一部分第七章第一节写到中国文明时说:

  它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有地理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中国在它的大部分历史时期,没有建立过侵略性的政权。也许更重要的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和平主义精神约束了它的向外扩张。

  漫长的历史,沉淀成了稳定的民族心理。中华文明的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发生过大量的血腥争斗,但是对外基本以和平自守的方式相处。直到现代,仍然是一种非侵略性的内耗型文明。当前国际社会所产生的“中国威胁论”的担忧,只是一种被利玛窦神父早就否定过的幻觉。

  余秋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