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邓小平举重若轻的政策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0:56 《决策》杂志

  王学杰

  周恩来曾经对人谈论过邓小平的领导风格,说他“举重若轻”。就是说,邓小平在领导风格上有一种迅速摆脱细枝末 节的纠缠,直指战略目标的大气。在过去的政治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邓小平都能从容镇定地驾驭局势,引导 着党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进;同时也以乐观的态度经受了“三落三起”的严峻考验,多次在人生磨难中找到了新的希
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面对异常复杂的局面,以他特有的明快风格,领导 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初步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道路。

  直指“两个凡是”要害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党的工作还在徘徊。一些人提出“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凡是毛主席作 出的决策,都要始终不渝地维护”,这就是有名的“两个凡是”。他们动不动就用毛泽东指示过的、决策过的来压人,不准越 雷池一步。显然,不破除“两个凡是”的束缚,就难以迈开新的步伐。

  重新工作后的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两个凡是”的要害就是以维护毛主席为名而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目的是维 护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得到的既得利益。端正思想路线是拨乱反正的关键,以此为突破口,就会从全局上赢得主动。针对被搞 乱了的思想理论是非,他明确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我们党的事业、社 会主义的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并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就提出了如何端正思想 路线、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初步打乱了“凡是派”的阵脚。

  经过初步较量之后,邓小平进一步旗帜鲜明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 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以成熟政治家的远见和智慧,果断地领导和支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巧妙地用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来对付被某些人视为护身符的“两个 凡是”,也为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埋下了伏笔。稍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的人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无可辩驳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以“实践标准”为武器,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所接受,使广大干部和党员 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抓住了团结全党的思想旗帜,也剥下了“左”的路线坚持 者和执行者的神圣光环,还其维护既得利益的本来面貌,为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政治基础。

  不纠缠历史旧账

  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后,国内积压的大量历史旧案亟待清理,一些重大国际关系需要调整。当时一些在文化大革 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迫害的干部、知识分子和群众迫切要求平反,党的历史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需要重新评价,还 有一些人由于个人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存在很大的怨气。邓小平意识到,开拓新局面必须放眼未来,如果纠缠历史旧账,必然 使党和国家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无休止纷争之中。

  对历史问题,邓小平提倡向前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邓小平坚持从总体上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 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行恰如其分的批评,强调“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 未来。”邓小平认为纠正党的历史上的冤假错案,“目的正是为了向前看,正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解决党 的历史上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要大处着眼,可以粗一点,每个细节都弄清不可能,也不必要。”正是邓小平始终坚持向 前看的方针,党在拨乱反正过程中,才能分清是非、团结同志,顺利实现了政策的平稳转变。

  对国际关系问题,邓小平主张“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鉴于中国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因意识形态争议而造成的国家 关系不正常状态,邓小平与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会见时说:“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 历史账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同样邓小平也以着眼未来的态度处理诸如我国与邻国关于南沙群岛、钓鱼岛等领土争执的问 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他说:“这个问题可以挂起来,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能解决,下一代会比我们聪明一 些,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正是采取这种着眼开辟未来的态度,邓小平调整了对前苏联、东欧和一些周边国家的政策,结束了 与这些国家在某些问题上的紧张关系,消除了威胁我国安全的一些热点,为我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放眼未来的态度,体现了邓小平成熟的政治家思维。在政策问题上,重要的是迅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政策主要 目标上的认识一致和团结和谐。如果纠缠历史旧账,全党必然陷入各种恩怨的斗争,党和国家的事业会在这种内耗中被侵蚀。

  “允许看”和“不争论”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必然触及一些深层的思想认识问题,如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对我们实行政策的疑 问和担心。邓小平意识到,存在各种各样不同认识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陷入无意义的抽象争论,必须“拿事实来说话”,才 能逐步统一人们的认识。

  在农村改革的初期,人们就有各式各样的疑问和担心。有人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人说“包产 到户是搞资本主义”。对此,邓小平说“有一些人感到不顺眼,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说话”,“观望了一 年,有的观望了两年,看到凡是执行改革政策的都好起来了,他们就跟着走了。”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同农村改革 一样,起初有些人怀疑,或者叫担心,他们要看一看”,邓小平的态度是“处理办法一样,就是拿事实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 展去说服他们”。对外开放,办经济特区,一开始也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邓小平用“深圳的建设的成就,明 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对改革中诸如证券、股市这些当时看不准究竟好不好,有没 有危险的东西,邓小平的态度是“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邓小平坚信改革政策,一定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实践中消除人们的疑问。因此,邓小平坚持不争论,大胆地 试、大胆地闯。在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中,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不整人,成功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 意义的转变。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每当改革开放发展到关键时刻,总会出现从“左”和右 的方面干扰我们执行政策的情况。这时,邓小平总要旗帜鲜明地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政策的稳定性。

  1979年,当社会上出现了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时,邓小平作了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明确指出没有毛主席多次在危机中挽救党,我们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毛主席的功绩是第 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排除来自右的方面的干扰。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当改革开放受到姓“社”姓“资”的责问, 有人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时,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发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 ‘左’”的信号,排除来自“左”的方面的干扰。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足以证明 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 ”邓小平还多次表示,为了保证党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挑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 进新的领导机构里,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真意搞改革开放”,“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 ”。

  邓小平还身体力行,在自己还健康的情况下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保证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 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利交接班,创造了党的最高领导平稳过渡并在过渡中保持党的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成功范例,令国 际社会和全国人民普遍感到放心。

  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客观规律,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群众的创造,思想敏锐,处理政策问题总是目标明确、行动果 断,决不拖泥带水,表现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炉火纯青的政治智慧。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