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武侠精神 关于孤独和抗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6:29 时代信报

  -事前看不出一点预兆——正当金庸、古龙、梁羽生成为渐渐由经典变为绝响,武侠小说在市井只剩下落寞和怀念之 时,突然一股“新武侠”风平地而起,几乎席卷了由金大侠们创造的那个江湖。

  -在新武侠当中,女性写作可说是最大的一个特色。这一批女作家,都受过大学以上高学历教育,多是在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女性意识苏醒、女性主义进入主流的话语之后成长
起来的。

  武侠小说沉寂

  武侠文化未沉寂

  在国内最早提出“新武侠”概念的,是武侠评论家、西南师范大学教授韩云波。

  韩云波对中国侠文化的关注已达十余年。他不仅是“新武侠”概念的首倡者,而且是国内研究新武侠的第一人。韩云 波最初接触中国侠文化是从阅读武侠小说开始的。那是1986年,他读到一本没有署名的《残肢令》(后来才知道作者是陈 青云)。到1992年,他开始有计划地对侠文化进行系统研究。

  8月1日,在韩云波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在他编辑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上,从2004年起就开设了“21世 纪中国侠文化”栏目。

  韩云波告诉记者,2002年,他在武汉大学读博士后,注意到当时网络上兴起了武侠评论和小说原创热。尤其是2 001年武汉《今古传奇武侠版》、2002年郑州《热风·武侠故事》、武汉《中华传奇·大武侠》等杂志的创刊,让他觉 得,武侠的新时代已经呼之欲出。于是上世纪,韩云波选择了“武侠小说动力系统”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当时,韩云波的几篇关于武侠理论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后,引起了《今古传奇》副总编孟德明(《玉娇龙》的编辑)的 注意,并主动联系韩云波,共同探讨武侠的发展。

  而“新武侠”的概念,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韩云波说,“新武侠”这个概念的产生,其实是在与朋友喝酒时突 然跳出来的一个灵感。

  2004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半月刊创刊,主编郑保纯与韩云波共同提出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概念,简 称为“大陆新武侠”——即新武侠的由来。

  韩云波告诉记者,目前他不仅与20余位新武侠小说作者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已联络到北大孔庆东、人大冷成金、 台湾淡江大学林保淳等数位对侠文化感兴趣的教授,与《今古传奇武侠版》合作,拟建一个新武侠的研究机构,并固定在每年 评一次新武侠小说的奖项。

  对于“新武侠”的概念,韩云波对记者也做了如下阐述:新武侠不同于民国的旧武侠和港台武侠,而是一种新的武侠 文化理念。新武侠充分继承与发扬传统武侠作品“侠情义”的精神,深入挖掘武侠作品的当代性与时尚性,追求武侠作品的“ 传奇性”、“大众性”、“故事性”。

  女性武侠

  心中无侠的写法

  “与港台作者相比,大陆创作武侠小说的一线作家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文字功底要好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这 批写作者大部分拥有高学历,一半以上都是研究生毕业,还有很多博士,著名大学的博士。”韩云波说,“从年龄上看,也有 共同点,活跃在一线的武侠小说家,主要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而35岁左右,既有生活经历又有 一定的文化深度和哲学深度,是写作的黄金阶段,像金庸,成名也是在35岁之后。

  此外,在新武侠当中,女性写作可说是最大的一个特色。这一批女作家,都受过大学以上高学历教育,多是在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女性意识苏醒、女性主义进入主流的话语之后成长起来的。自此之前,还未有过女性写作武侠的记录。今古传 奇女性武侠作家群的涌现,在武侠小说史上,是一件意味深长的大事。

  在此之前,武侠小说一直是男作家的专利。男性作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女性作家的出现,破 除了武侠传统中单一的男性话语的霸权。《今古传奇武侠版》在创刊初期,开设了“美女江湖”栏目,并通过网站来推举“今 古八艳”。但是随着女性作家越来越抢眼的表现,及其更多更加有分量的作品出现在刊物上,编者取消了“美女江湖”这样的 栏目。这也是女性主义在此刊物上的小小的胜利。

  女性武侠的一大特点是:武侠只是言情的一个壳而已,其优美的语言和在武侠外衣下精彩的言情,精致唯美甚至小资 得让你喘不过气来。比如文愆,她的《紫玉成烟》系列正在网络上受到追捧,她甚至把《红楼梦》的味道写进了武侠小说。再 比如蓝莲花,她的《千帐灯》简直把爱情写得小资得无以复加。

  2004年4月8日,沈璎璎在谈她的武侠观念时说:“必须承认,什么侠义精神,在我心里简直一钱不值,那都是 封建残余的陈腐滥调,与我们现今的生活格局,没有任何意义。我评判一部小说好与坏,跟什么大侠没关系,跟故事情节是否 曲折也没关系,我只看里面是不是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有一点投射……关于爱,关于孤独,关于抗争,关于宽恕……可是 那跟武侠没有任何关系。”

  新武侠需要

  重建理想主义

  金庸的武侠精神在中国长久不衰,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尽管在后期,金庸的作品当中 也有一些自由精神的倾向,但更多是群体英雄的特征。但是在新武侠的作品当中,反映的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念。

  韩云波告诉记者,因为新武侠的创作者是新生的一代,受现代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习惯张扬个性解放,并通过个人的 解放来达到人格的一种自我完善,达到人生的自我完满。因此,他们的作品多半是中短篇,创作主要靠感觉,随心所欲,普遍 缺乏对小说创作的责任感。“但是,今年之后情况就会好起来,因为有许多长篇小说的面世——创作长篇,需要付出巨大的耐 心和长久的构思,意味着作家们的责任感的回归,比如100多万字的《昆仑》就是一个典型,尽管在细节等许多方面都不算 优秀,但合并成整体之后,就成了最优秀的作品。”

  那么,大陆新武侠的核、它自身的所反映的特色和精神是什么呢?

  “总的说来,武侠就是一种对固有文化的颠覆,比如金庸,颠覆传统;古龙颠覆传统的道德观;而温瑞安颠覆的是传 统的神圣感。新武侠时代与金庸的殖民时代不同,这是一种后殖民时代,在网络时代是没有英雄的,他们的作品反映出消解英 雄的后现代主义色彩。”韩云波介绍说,“大陆的新武侠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根。因此,我所提出的新武侠概念,其实是 构建,是在传统语境下,在传统武侠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先进的文化。”

  韩云波还进一步总结,新武侠的特色在于它的“三大主义”:理想主义——武侠总归是理想主义的作品,带有强烈的 彼岸性和乌托邦性;和平主义——全球化的视野给武侠带来全新的灵感,更加广泛的和平主义和体制界限使武侠有了更广泛的 理解,一种多角度,多方位的体验;科学主义——武侠中的科学,主要是作为一种因素的渗透,智慧性的提升,例如凤歌在《 昆仑》中选择以数学来进入小说内容。

  在新武侠的范畴中,诸如“青春武侠”、“奇幻武侠”、“女性武侠”、“类传统武侠”等划分是谁的发明?这种划 分对新武侠的整体发展是真有好处,还是出版方为追求商业利益的噱头?

  “这种分类是否合理,可以商榷,但分成类别,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它说明武侠在吸收新的元素,在适应当代社会的 文化需求。”韩云波说,其实类似的命名,早在民国初期的旧武侠就已开始。“当时,各种类别的旧武侠命名有几十种之多!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命名都已灰飞烟灭。这说明,经典的作品必须要突破类别意识,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要具备美学和 哲学的意义。不仅要好看,而且要耐看,更要传达出我们语种的味道。据我所知,当前的一线武侠作家,单一类型创作的其实 很少,尤其是今年,从中篇过度到长篇的阶段,突破了类别的狭隘。”

  向世界输出

  中国武侠文化

  对大陆风起云涌的新武侠之风,传统的武侠小说家们有何看法?

  曾走访众多老前辈的郑保纯告诉记者:“温瑞安非常支持,他认为侠的根本就在神州;黄易也很关注,他指出这一批 作家的文字很好,令他有深刻的印象;梁羽生还为凤歌的《昆仑》题过字;金庸注意到了大陆新武侠作家的创作,但未有进一 步的了解与评价。”

  对于武侠小说已经走过鼎盛的时代,现在应该是一个冷静期的说法,郑保纯很不以为然。“我不觉得武侠文化走过了 鼎盛的时代,武侠有不同的文化载体,比如杂志、书籍、影视、游戏、漫画等等,图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武侠小说是最中国化 的一种类型小说,讲述最富于中国特色的故事,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武侠文化会成为一种非常强盛的文化。武侠文化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先锋,是目前影视产业、游戏产业、出版产业等文化产业的核心元素之一。武侠文化的复兴,将会是民族文化复兴 的一个重要的单元。总有一天,我们会向全世界输出我们的文化,就像美国输出以星球大战等影片为代表的好莱坞文化,日本 输出以银河英雄传等为代表的动漫文化,英国输出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奇幻文化!”郑保纯很激动地说,“我觉得新武侠 这个概念,不应拘泥于杂志与图书出版,而应指一种文化潮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