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特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7:48 龙虎网

  展览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史料翔实

  所有展品都是历年来从海内外征集到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其中,有很多珍贵图片和文物等是近年来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丹麦等海外地区征集到的具有说服力的史料。如在美国征集到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关档案及照片,日本军队自己拍摄的当年侵占南京的电影胶片等。

  二是文物丰富

  展品中除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在海内外征集到的珍贵文物,其中有80%以上都是首次面世。如美国约翰.马吉牧师当年在南京使用的摄影机和拍摄的电影胶片,以及一些日本老兵的证言证词等。

  三是展示手段新颖

  图片展示与实物背景展示相结合、珍贵历史资料与多媒体检索相结合,此外,还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展览手段,增强展览效果。为了配合展览,为每个部分都制作了电视短片,以烘托展览氛围。本次展览,主办方通过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青年志愿者担任讲解员,在500多名报名者中择优录用了19名青年志愿者,他们当中有高校在校学生,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有教师。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对这一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当中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四是筹展工作严谨。本次展览在筹备过程中,多次征询了有关部门、学术单位的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展览大纲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

  这次展览内容包括“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的暴行”、“历史的记录”、“历史的审判”、“历史的见证”、“历史的启迪”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展览的序章,概述了日本侵华70年的历史,揭露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及日军攻占上海后向南京发动进攻、残酷杀戮的暴行。第二部分是展览的重点,用美国约翰-马吉牧师当年实地拍摄的影像资料再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行,同时用161幅历史照片和大量的证人证言、档案、资料、文物、遇难者名单等,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行径。第三部分介绍了20多位外籍人士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收容和救助危难之中的中国人及几座难民收容所救助难民的情况,揭露了侵华日军不顾国际公法,强行闯入国际安全区和难民营,掠夺财物,疯狂屠杀我同胞。第四、五、六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证明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和否定。其中,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展示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崇善堂、同善堂、加民掩埋队等慈善团体以及伪政权掩埋队和私人掩埋遇难同胞遗体,加上日军毁尸灭迹的史实,充分说明了南京大屠杀30万人以上遇难的原始数据。第五部分展示了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此外,还展示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的审理,根据确凿的证据,从法理的角度对南京大屠杀的性质、死难者人数、南京城现焚烧破坏的程度、强奸轮奸妇女的人数等作出定性结论。第六部分主要通过受害者和幸存者、外籍证人、日军老兵的证言,以及早期中外媒体报道及史料中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记载,印证南京大屠杀历史和侵华日军的暴行。第七部分是整个展览的总结和归纳。在展览的出口,还专门设计了以和平鸽和橄榄枝为主要图案的和平通道,以表达展览爱国、正义、和平的主题。

  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对全中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和平、发展的重要历史题材。目前,江苏省和南京市正积极做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改扩建工程,以进一步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扩建后的纪念馆总用地面积为111亩,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三倍。项目扩建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扩建后纪念馆总建筑面积为22500平方米,其中展览陈列区9000平方米(新增7300平方米),馆藏交流区6600平方米(新增5800平方米)。整个扩建工程于2005年3月1日起启动,目前已基本完成征地拆迁、概念性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和评审等工作,计划于2007年12月13日前全部竣工。届时,以“历史、和平、开放、未来”为主题的新馆,将会以更加翔实的史料,更加精心的布展,向更多的观众展示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警示世人。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通过展览,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呼吁全人类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让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永沐和平、稳定、发展的阳光!

[上一页] [1] [2] [3]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