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因为有爱,他们走出了困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4:43 山西晚报
  “关注贫困大学生”系列报道之二
因为有爱,他们走出了困境(图)

  8月7日,在灵石县城一座安静的小院内,一幢装修入时的小洋楼,一对亲密的“母女”,正在门前择洗蔬菜。

  眼前的女孩就是记者要寻访的那位贫困大学生林培培。尽管事先得到消息———林培培回到老家后,一直住在帮助她的王长青叔叔家,但记者没有想到,她已经和这个家的主人相处得如此亲密。

  21岁的林培培看上去似乎有点腼腆,她说,是王长青叔叔和武金梅阿姨给了她继续求学的机会和勇气,也在一场劫难后重新给了她一个完整的“家”……

  童年时代的苦难

  林培培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的名字她已不愿提起。当年,在城里长大的父亲因成分不好来到灵石,被姥姥、姥爷招为上门女婿。父亲与母亲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她。在她还不懂事的时候,父亲抛下他们母女,返城开始了新的生活。

  1986年,林培培1岁多,母亲与浙江来山西打工的后爸组成一个新家庭。一年后,林培培的弟弟林涛涛出生。后爸带着他们母子三人,勉强过了两年艰苦生活。一天晚上,他告诉母亲要回老家办事,从此杳无音讯。母亲带着她和弟弟按照后爸留下的地址找去,才发现,他从开始就在骗人,住址都是假的。至此,母亲彻底死了心,一个人带着姐弟俩开始了困苦的生活。

  林培培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她9岁那年的暑假,母亲批发了一捆糖葫芦,“逼着”她上街去卖。一天下来,她只卖出几根。看到血本无归,母亲气得朝着培培就是两个耳光。打完了,母亲已满脸泪水,一把搂住她和吓得发抖的弟弟号啕大哭。那夜,林培培真正懂得了求生的艰难。后来,母亲擦干泪水,说自己错了,想听她和弟弟唱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那时起,年少的林培培再不怕人笑话,学会了扯着嗓子沿街卖东西。

  不幸之际遇“恩人”

  2002年12月17日,一个让林培培终生难以忘记的日子。当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校医忽然来到班上,悄悄地问林培培:“你弟弟是否随母亲到太原进货?”林培培说没有,弟弟在学校。校医又问她的弟弟在哪个班,之后便匆匆走了。林培培觉得有些奇怪,课后去问校医。校医说,她家出了点事,让她赶紧回家。

  林培培回了家,只见往日贫寒但还算温馨的家里,挂起了黑色的幔帐,她的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原来,母亲当天乘车到太原,走到祁县东观时,被甩出车外,当场身亡……

  2003年4月,林培培和弟弟回到学校。一度遭受打击的林培培,成绩一落千丈,当年的高考只考了480分。这位20岁的一家之主决定放弃读专科学校的机会,留下来供弟弟读高三。

  老师、同学、校领导,大家纷纷前来劝说。林培培在众人的鼓舞下又回到补习班。2004年7月,新一年的高考成绩公布了,林培培以573的高分被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专业录取,弟弟林涛涛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江西理工大学。

  可是面对两人一年共要2万余元费用的沉重负担,林培培含泪决定放弃读书,打工供弟弟上大学。就在这时,灵石县政协开展捐资助学行动,并注意到她的特殊遭遇。县政协副主席、当地知名企业家王长青决定,每年资助她5000元,直到她大学毕业。

  五名学子获资助

  这次捐助的发起人是灵石县政协委员、该县大众摩托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海军。

  2004年8月的一天,王海军和几位老朋友在当地的一家饭店吃饭,其中一位朋友无意间说起,县里几位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可能要面临失学。得知此事,王海军心中一阵难过。当天下午,王海军便找到了县政协主席蔺计爱和副主席徐文渔,说他希望能帮助一位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并建议县政协将当年的特困大学生统计一下,设法给予帮助。

  消息传开,省政协委员、山西晋阳碳素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学良,灵石县政协副主席、天星集团董事长王长青和灵石县政协委员张国强、任学敏等纷纷响应。很快,特困大学生名单被提交上来———频遭不幸的林培培、山西师范大学的燕燕、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阎晓刚、天津医科大的乔志强、天津大学的谷丽红,共5名学生分别获得资助。

  从灵石县一中提供给政协的简单登记中,王长青知道了林培培的情况。很快,他将当年的5000元学费送到了林培培手中。此后,王长青夫妻俩每次到北京,都会给孩子留几百元到上千元的生活费。林培培告诉记者,叔叔、阿姨已经给她提前准备好今年的学费了。他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关爱,她今生不会忘记。

  社会各界献爱心

  近年来,全省各地有很多热心人尽己所能帮助着那些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

  文水县众心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安,于1996年成立王永安育才助学基金会,当年资助15名大学生,每年每人可获得1000元资助,直至大学毕业。2003年,王永安助学基金进行改革,全部转为资助贫困大学生。2004年,得到该基金会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共23名:吕明星,父亲因患肝炎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以679分的高分考中清华大学;曹伟,父母离异,从6岁起独立生活,当年以600分的成绩考中天津财经大学;李娟,父亲在她高考前因癌症去世,姐姐前一年以优异成绩考中同济大学,还有一个妹妹正在上高中,她以606分的成绩考上武汉理工大学……截至目前,该助学基金会已资助大学生近200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报读者,一直默默无闻地帮助着贫困优秀学生,几年来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近百名。太原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每月拿出400元工资寄给两个贫困大学生。

  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海,点点爱心成就希望工程。明天,本报四路记者将走近更多今年考高成绩优秀的贫困学子,我们希望,他们能够一样幸运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能够如愿走进大学校园。

  本报记者 任俊兵 胡增春 文/图(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张鑫)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