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新系统不仅仅帮助了真乞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7:24 新桂网

  新桂网据《新京报》8月9日报道,8月8日上午,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开通启用民政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据介绍,通过该系统,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行乞的人,其资料可实现异地查询,部分不良人员骗取救助行为将得到遏制。

  乞讨之人该不该得到救助,这对心怀悲悯的人们来说,本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然而,如今乞讨队伍复杂化了,混进了不少牟取利益的职业乞讨者,人们的同情资源被透支,
导致在乞讨者身份的识别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困惑:这个行乞者是不是假的?面对这样的困惑,不少市民干脆“一刀切”,拒绝对任何乞讨者表示怜悯。于是,一个所有人不愿看到的局面出现了:真正的乞讨者陷入了更加窘困的境地。这显然与帮贫助困的公众道德背道而驰。

  在这个意义上,新系统的开通,不仅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乞讨者身份识别上的困惑,更是对基于怜悯之上的道德感归位的推动——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使他们免于饥饿与疾病,这是一个社会的底线;施舍者的同情与怜悯将物有所值,因为那些落难之人维持了最起码的人的尊严,而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生活的起落中遭遇窘境,所以,帮助那些行乞者,其实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因此,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与管理方式上的便利化,更是对面临信任危机的公众道德的一次救赎,使珍贵的同情资源不因误用而日趋枯竭,而是让它在刚性制度的保障上常用常新,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功效,激活整个社会人道主义与人本思维的辐射。

  当然,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在执行上也非无懈可击,道理很简单,人们不太可能为了是否给一名乞讨者一元钱或一碗饭的施舍,而去上网查询或确认,这样做的时间成本太昂贵了。因此,该系统需要完善,比如将这种“电子身份证”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予以纸质化,给每名真正的乞讨者一张识别卡之类的证件,让他们“持证上岗”,以压缩职业乞讨者的生存空间。这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相比,只是手段上的不同,在公众道德感上则殊途同归。

  (一波)

  作者:一波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