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CCTV《第一时间》:马斌读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0:26 CCTV《第一时间》

  前几天,在北京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十一五”规划市民建言会上,针对北京的人口迅速膨胀、环境资源不堪重负的现 实,许多北京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就有什么“外地人买房子的应该缴纳建设费”;“应该恢复对来京人员收取城市 增容费。”“家政服务及餐饮服务应由北京市下岗人员承担,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 “减少学生毕业留京指标,提高留京 门槛”等等。

  针对上面的种种说法,《京华时报》报道,就是在参加会议的代表中,导演孟京辉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解决办法, 外地来京人口能种100棵树就给他发一个北京的居住证,北京人只需要种80棵树就可以了。如果种不够就取消他的北京人 资格。这个建议显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很多事实表明,外地人和北京人在很多问题上的起点是不平等的。孟京辉认为,对 于人口问题不必过分担忧,北京人口应该再多些才好 。应该建立的不是一道针对外来人口的防火墙,而是公平的流动政策。

  《中国经济时报》评论说,人口膨胀的背后是“市政建设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一味地“控制人口”,实际上是 试图让人服从于市政和城市,而不是让城市和市政服务于人。这就牵涉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城市是为了人而存在,还是人 为了城市而存在?所以文章题目提醒《别陷入为控制人口而控制人口的观念陷阱》

  《中国青年报》则评论说,禁止低素质外来人员进京,是个不折不扣的馊点子。新增的外来人口不只是挤占了北京的 部分公共资源,同时也为北京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要赶人走,凭什么?再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事关外来人口 的问题,不能只让北京人满意,也要兼顾全国人民的利益。决策时不能只对北京人讲民主,要听听全国人民的声音。

  其实,任何一项事业都不是几个精英人物完成的。如果所谓的“低素质人员”,真的被清除出去,那么北京的街头是 什么样呢?街头的早点摊关门了;报纸没人送了;孩子没人带了;吃饭得自己端了,因为没服务员了;街上垃圾成山,因为没 清洁工;这样的没有外来人口的北京还是北京人想要的吗?

  前两天,北京有关部门发布台风预警说,台风“麦莎”要来了,许多市民都彻夜未眠,就想亲眼看看这传说中的台风 长啥模样。结果,台风扭扭身子,只给北京洒了一场小雨就溜了。

  许多市民就议论说,这天气预报不值啊。对此,《北京青年报》的文章说,台风预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正所谓天有 不测风云,要是等到台风临近再预报,那是准,但留给政府和市民的应急时间也就没了。所以说,咱们宁要一个提前的但有可 能不准的预报,也不能要一个毫无防备的台风报告。再说,虽然台风没来,但这次预报也让北京经历了一次全民预防灾害的演 习,这不也挺值的吗?

  而《法制晚报》的评论则在关注人们应对灾难的心态。文章说,面对天灾,最可怕的人们缺乏危机意识,特别是在各 种应急措施就位的情况下,大家就更容易放松警惕。其实,应急措施只能减轻灾害的发生,却不能免灾;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 市来说,一遇上天灾就拿应急措施来应对,不可取。所以说,“今夜有暴风雨”不如夜夜当心暴风雨啊!  

  《警惕儿童用品成过度包装重灾区》——这是《新华社》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中说,现在,商场超市里包装精美的 “天价”儿童用品随处可见,一套精装儿童英语教材308块,一套精品儿童英语磁带144,一款高档飞机模型玩具三百多 ,包装越精美,价格就越蹦着高儿的往上窜,一些带着孩子来购物的家长看了只能连连摇头。商家们为了多赚钱在儿童产品包 装上是做足了文章,却苦了消费者,而且浪费严重,不知精明的商家算计过这些没有,如此“高级”包装,还是省省吧。也提 醒各位家长,给孩子买东西,别光看包装,关键看内容。

  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开设国学班的消息炒的沸沸扬扬。至此,北大、清华、人大都有了自己的国学班。而《新华 每日电讯》则说,与学校开办国学班热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大学生对国学的冷漠。很多学生觉得国学不实用,学国学顶 多能陶冶一下情操,太奢侈了。还有人甚至还没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国学,一听名字就开始排斥国学了。专家指出,复兴国学是 要复兴国学的精神、复兴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不是盲目复古,也不一定非得让孩子熟读经书。最重 要的还是做好国学的普及工作,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来看《工人日报》的文章。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钟同学今年被苏州一家企业招聘录取。签了协议,在单位培训了一个 半月后,他突然提出,上海的一家企业要他,所以要和单位解除协议。人事经理费了很多口舌也没能留住他,最后,这位人事 经理气愤地说,“以后再也不要这个大学的毕业生了。”这篇报道还说,南京一家企业招聘,35名学生被录用,最后却只有 7人报到,而且这种现象目前还十分普遍。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这些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竟然是从失信开始, 发人深省啊!

  这是典型的“矿主发财,矿工遇难,政府埋单”的恶性事故。

  广东省兴宁市大兴煤矿8月7日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20多人被困井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 事后怒斥道:“这是一起典型的‘矿主赚钱、矿工受难、政府买单’的恶性安全生产事故。李局长的话一针见血,为什么头顶 上有1500万立方米的水,还敢在底下打洞挖煤,这不是在拿矿工的生命赌博吗?矿主的胆子为什么这么大?这是我们必须 追问的。

  配眼镜不是卖萝卜。

  这是《大众日报》的一则评论标题。现在的很多眼镜店,营业员就是验光师。去配个眼镜,不到5分钟就能给你验完 光。还有的营业员则从验光、收银,到磨片一包到底,动作麻利的吓人,堪称“光速”!怪不得评论感叹:配眼镜可不是卖萝 卜,该有的技术含量还是得有。

  孩子需要“名著”之外的阅读空间。

  这是《广州日报》的评论标题。昨天,有报道说,今年才10岁的佳佳,在不到两个月的暑假里,除了要写作业,还 要按妈妈的任务读完10本中外名著。像佳佳妈妈这样给孩子规定读名著数量的家长还有很多。对此,《广州日报》的这则评 论就倡导给孩子一些名著之外的阅读空间。对于孩子的读书,强迫不如激发他们的兴趣,限制不如引导。千万别只想提高孩子 的作文成绩,而剥夺了他们的阅读权。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上网征婚,把照片贴到网上不说,往往还会自我描述一番,什么英俊潇洒、有房有车、百万富翁。 可是往往一见面,却全不是那么回事。《独立报》说,现在美国就有了对付这种行为的办法了。专门有个网站,凡是在这个网 站上注册的用户,如果遇到了欺骗行为,都可以在网站上痛斥骗子。骗子的照片、姓名,自己怎么受骗的都可以罗列出来。让 骗子无处藏身,也以此给其他人提个醒。不过,这个网站却引来了一片非议。支持的人说,骗子就该打!谁让他骗人呢!反对 的人则说,人家目的是征婚,也没什么恶意,改过不就行了吗,何必一棍子打死呢!不过,争论归争论,用这个不是办法的办 法来规范网上征婚,也不失为一个良方。

  《新闻晨报》报道,上海中学生恬恬,这个暑假里按学校要求要完成一个环保课题的研究型作业。为了早日完工,恬 恬来了个“承包到户”,把活儿全交给老爸搞定。倒不是因为恬恬懒,而是这样的环保意识调查问卷从初中起就已经做了好几 遍了,一开始她还很认真地挨家挨户调查,就算遭到冷遇也依然兴致勃勃重新再来,可现在做多了,也就心生厌倦。假期里给 孩子留这种特殊作业,按说想法不错,可是有些课题也是太离谱,像什么观赏树木周年生物节律变化的影响、水域情况调查等 等,这么绕的题目不是拿咱们孩子开涮吗?

  还是有关孩子的一条消息。《重庆晚报》报道,前天,重庆的一个社区组织区里的一百多号孩子接受法律教育。由于 怕孩子们累着,社区准备了两辆大客车接送。车门一开,孩子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位子。小东西们倒是都有座了,可陪同 来的5位婆婆和社区工作人员却给闪在了一边,站着。车一开,小家伙们兴奋坏了,一起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而 一头花白头发的婆婆却扶着椅背站在旁边随车摇晃。坐车出门是为了受教育,然而教育的结果却让人并不乐观。看来,学习雷 锋好榜样这首歌怎么唱,孩子们是学会了,怎么做,还得抓紧学。

  《河南商报》报道,河南有位苟先生,就是这个字,以前一跟人打招呼见面就特尴尬。一见生人,一介绍,这是谁啊 ?这是老苟。遇上个爱开玩笑的,见面干脆什么都不喊,只用叫狗的声音“嗷嗷”地叫。最麻烦的是,孩子长大了给介绍对象 ,女孩一听说姓苟,先是“扑哧”一笑,接着就是摇头,干脆没戏。苟先生是忍无可忍了,于是就联合了好几个同姓的人,到 当地派出所要求改姓敬,就是这个字。据苟先生说,他们祖先当年就是姓敬,后来因为要避皇帝的讳,才姓苟,没想到,这一 改姓,改出那么多麻烦。专家说,每一个姓氏,那都是一段历史,有着自己的文化蕴涵,再说,姓氏没有贵贱,还是姓自己的 ,让别人说去吧。再提醒一下各位,尊重别人,就从尊重别人的姓名开始吧!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节约”,天津的李女士也给我们发来传真,提了几个节约的点子。比如说,李女士建议中小学 的教材、校服都可以重复使用,没必要每个学期都得买新的。另外,李女士还关注了一个现象,在餐馆吃饭,很多人都不爱把 剩饭剩菜打包带走,造成了很大浪费,原因就是大家都不用公筷,吃完剩下的又嫌脏所以才不肯打包。所以,李女士呼吁大家 多用公筷、公勺,或者尽量实行分餐制,既能保证卫生,吃剩还能打包,不至于浪费。李女士的观点您同意吗?我还想再加一 句,出门吃饭,吃多少点多少,不剩最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