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二十年后又见海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0:49 辽沈晚报

  微笑,热情而久违的微笑。昨日,已淡出媒体视线多年的张海迪面带笑容地坐在了记者面前。20多年过去了,曾经让整个中国为之感动的“青年偶像”,如今虽已年近50岁,看起来却还是那么年轻而美丽。

  采访张海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张海迪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昨日上午,来到大连担任全国首届肢残人歌手大赛评委的张海迪,在大连青少年宫做了“情系我的兄弟
姐妹”专场报告会。本报记者在报告会间隙,在走廊上获得了采访张海迪的机会。

  我应该算是一名普通的作家

  辽沈晚报:您的近况,辽沈读者都非常关心,请您谈谈好吗?

  张海迪: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我目前是山东省作家协会的一名作家,还是这个协会的副主席。近年来,我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还从事着这个协会的很多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20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太多休息时间,为了残疾人事业的大目标,我一直没有停止工作,现在我应该算是一名普通的作家。

  2002年,我的小说《绝顶》出版。这是一部脱离了那种残疾人写残疾的作品,是一部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书。几年来,该书数次再版。对于《绝顶》这部小说,有的评论家的评论很客观,认为主题是追忆英雄逝去的背影,并不因为她是张海迪而失真。面对当前的浮躁,时代依然需要英雄主义,而英雄则存在于千家万户。

  去年,我的散文集作品《美丽的英语》一书出版,这是一本写我自己如何学习英语,以及对外语认识的书。近期,我还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约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

  我工作证实残疾人的能力

  辽沈晚报:那么,您现在工作的动力来自于什么呢?

  张海迪:事实上,我如今每天生活得都非常疲惫。45年与病魔的抗争,我的体力经常有吃不消的感觉,何况从事我现在的这种创作工作,就算健康人也会感到疲惫。不久前,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他们就曾经问我,张海迪您的胳膊怎么了?你们看(举起双臂),我的两个胳膊因为长期的伏案工作,已经肿得非常厉害。

  其实,有的人就曾不止一次地问我,张海迪你现在还要什么?的确,我现在名声有了,还有工资、稿费的稳定收入,作为一个女人,我该得的都得了。可是,我仍然要继续我的工作。我就是要通过我的工作,让众多残疾人看到,残疾人参与工作的可能性,证实残疾人的工作能力,用我的工作实践来证实,用我的顽强意志来证实。

  我是一个非常淡定的人

  辽沈晚报:20多年来,您已经淡出了媒体的视线,您甚至很少接受媒体采访?

  张海迪:这和我的个人性格和工作有关吧。其实,我所从事的创作工作,并不是应该站在台上,而应该在幕后,静静地思考,用书体现我作为作家的思想。另外,我本人的性格也是非常淡定的一个人,不太喜欢出来讲一些东西。作为女性,应该宠辱不惊,或者说荣辱不惊,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我才20多岁,十分单纯,忽然间,从自我闭塞到成为公众人物,生活随之发生了变化,视野也得到开阔。一个残疾少女的生活从此打开了窗口。有媒体把这一切称为神话,但我从来不在乎这个,而当时面对这一切我也很淡定,现在依然。其实,当年的宣传,不是以我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那时候,那一代人都一样,内心非常质朴,与祖国同甘共苦的想法强烈。

  其实,我只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和其他人一样,在生活中依然保持本色。没有因为外界的原因而改变自己。从不张扬,不能因为祖国赋予的荣誉而张扬自己,去谋取私利。如今我仍然保持着这种质朴。

  我被记住不是因为身份特殊

  辽沈晚报:那个时代塑造的典型很多,但到现在,唯有您等少数人依然能够被人们记住,您对此怎么看?

  张海迪:这个问题有三点原因,一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性,更能令人同情和关心,并且个人战胜困难的这种品质,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二是出门在外,因为我坐轮椅,容易被人们记祝常有人和我打招呼,或者一起合影,尽管对此习惯了,但仍然使我感动;三是从事的工作会让人想起我来。其实,我的身份并不特殊,就是一个作家,出版过的一些小说、散文集,也因此让读者时时记起我。

  特派大连记者李霖

  张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课程,并自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到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玻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全国,当时,她在全国获得两个称号,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