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差生”到创新大赛金牌得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0:56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江淮晨报

  昨天清晨7时许,合肥新火车站沸腾成欢乐的海洋。合肥市科协、教育界等隆重欢迎合肥青少年创新大赛的代表队载誉归来。这其中一位腼腆的小姑娘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的“聚焦”,她就是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牌获得者向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始于1982年的“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和始于1991年的“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整合而来,到今年已经是第二十届。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从基层中小学校、各级青少年科技中心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小组,到全国大赛,每年都有近1500万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并从中选拔出500人左右参加最后的决赛,集中展示和交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她曾是一名“慢班”学生

  向靖就读于合肥市40中(原合钢中学),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平时较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向靖从小就在这样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无忧无虑地成长。2002年上初中时,她因为学习基础不好,结果按学习成绩,被分到了合肥市40中初一年级的“慢班”,成为这个被周围人称为“差班”中的一名“差生”。但向靖没有自暴自弃。她坚信,“差生”只是学习成绩差些,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会比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差。经过努力,她当上了班长。当时正赶上合肥市瑶海区首次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选拔。她时常到王建明老师那里磨蹭,交流一些对科学现象看法。

  曾经有人询问她一个关于PH值的问题,但因为她当时上初二,没学过化学知识,所以只能回答“不知道”。从那之后,她深刻地感受书本知识不够用,开始刻苦学习。

  首次发现“粉尘沉落规律”

  上初三后,向靖挤出大量时间学习书本知识。去年冬天,当她坐在教室第一排,和50余名同学一起埋头读书时,突然发觉教室环境太憋闷,让人很不舒服。细心的小姑娘发现前排的座位上落满了粉笔灰。下课之后,向靖找到王建明老师,提出了自己研究教室环境的设想。王老师眼前一亮,觉得这位14岁学生提出设想很令人震惊。他们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国内目前仅有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江光荣出版了《班级社会生态环境探索》的20万字专著,这本专著是从社会学角度探究班级生态环境的。两人茅塞顿开,决定从生态学、环境学角度来研究班级生态环境。

  王建明老师1982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化学系,不懂生态学和环境学。师生俩就找来书籍共同学习。向靖说:“老师和我一起比着学,我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他成了我的好帮手。”在理论过关之后,向靖确定自己的参赛选题是《中、小学班级生态环境初探》,其中包括粉尘沉落规律、教室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细菌总数测定等四部分。连续一周多的时间,向靖选择了一个容纳了80余名学生的教室(室温20摄氏度,晴朗天气)开始做起了试验。在9排的桌子上,她铺上了深色布,并放置了蓝色的平面玻璃。粉笔造成的尘埃到底有什么规律?它的危害性到底多大?向靖拿着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落下来的尘埃。50个粉笔字,没有发现规律;100个粉笔字,没有什么规律……一遍又一遍的枯燥的观察、记录、总结规律。向靖当时每天都要从早晨进教室一直待到晚上10点多钟。而她的同学们正在紧张地备战中考。就在她睁大眼睛,每天不放弃地观察中,向靖发现,当黑板上的粉笔字写得超过150个字时,科学规律就浮出了水面——在教室前四排的桌面上(5米之内),粉笔灰中的大灰点,都落在这个范围内。即使教师再在黑板上书写200字、250字、300字……这一规律仍然保持不变,而且粉尘中4/5的大灰点都落在前四排。发现这一规律后,向靖并没有泄气,并一气推导出了测算教室空气中粉尘含量的通式。

  成功通过评委们的“盘问”

  本次科技创新大赛要求近乎“苛刻”,要求所有参赛选手在海淀展览馆内自己动手,携带钉子、铁丝等工具,自行绘制、喷绘,所有资料和论文不能有辅导教师的姓名。而且所有参赛展板允许制作的时间仅一天,而留给向靖的只有3小时。向靖趴在地上,用双面胶带粘上自己的论文演示图,并将五米的“粉尘”落入区安上警示灯。

  公开展示顺利通过了,但评委们在答辩会上“连珠炮”式地发问:“你为了准备比赛,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认为班级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你的辅导老师给你提供了哪些帮助?家长是否支持你参赛?通过这次参赛,你学到了什么?……”向靖沉稳地回答着,惟一感觉难对付的是评委们“众口难调”,有的认为她的创意不错,有新意;而有的却认为她的研究范围太宽泛,可集中于教室内某一项有害气体的研究,而不必面面俱到。对这些建议,她都一一记录下来。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她从容应对,表现出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展示出良好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8月8日,向靖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领取了由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颁发的这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牌。

  向靖告诉记者,今年的中考成绩不太理想,但在不断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过程中,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她表示要利用暑期“恶补”英语等课程,未来能实现自己的科学梦。

  ·本报记者 戴小花 通讯员 陈祥文·
从“差生”到创新大赛金牌得主(图)
向靖在北京市海淀区展览馆科技创新大赛现场(来源:江淮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