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万存款“蒸发”储户状告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1:07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本报讯合肥市民杜某在中国银行合肥某支行存的6万元存款,在一天之内被人分四次取光。于是,杜某以银行没有尽到义务为由,将该支行告上法庭。近日,合肥市蜀山区法院经审理认定,该支行对此事并不需承担责任。存款蹊跷被取

  2001年8月11日,杜某到中国银行合肥市某支行领取了活期存折一本、长城电子借记卡一张和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初始密码打印函件,存折上注明凭密码支取。密码函件由杜某领
回家后拆封。同年8月16日,杜某使用长城电子借记卡在该支行存入6.2万元人民币。次日13时43分、14时02分、16时16分和18分,该卡中的6万元,分别在安徽和南京市的自动取款机上被人取走。当日下午,杜某发现存款被取后,遂报案,随后起诉至蜀山区人民法院。

  可能存在两张卡

  在庭审中,杜某认为,该电子借记卡一直都在自己手中,怀疑有人持同样的卡,取走了钱。他称,他是持存折和电子借记卡,在银行柜台查询余额的。在其查询前几分钟,有人在南京取走了卡上一笔钱,这足以证明存在两张借记卡。

  该支行认为,不管有没有两张卡,要从借记卡上取钱,必须得有卡或存折及密码,即使该卡丢失,密码也可保证资金不被冒领。存款被冒领的唯一原因,只能是借记卡及密码等重要交易资料的丢失,而这些应该是由持卡人自身过错造成的。

  银行不承担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银行卡对持卡人的身份识别,是通过计算机识别密码和卡进行的。即便有人非法持有该银行卡,只要密码不被知晓,也无法达成交易。杜某从银行领取了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初始密码打印函件时,该函件并未拆封,即排除了银行工作人员知晓密码的可能性。而杜某在使用和保管该密码的过程中,均不能排除密码泄漏的可能性。基于此,法院遂判决银行对此事不承担责任。

  (蜀法 本报记者 陈瑞)

  作者:陈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