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是中国传统“七夕”节(又称“乞巧节”),“2005·广州乞巧文化节”8月10日在天河区珠村七夕文化广场拉开帷幕。
(《信息时报》8月8日报道)“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这是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作的《珠村七夕吟》,它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如今,现代的珠村又重拾过去的传统,以珠村这一故地为舞台,重新打造今日的“
乞巧节”。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对式微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一次有力的支持。在我国日益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下,物质上渐渐富足起来的人们却不无尴尬地发现:那些过去曾给我们带来欢乐与美好回忆的传统节日文化正在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代之而起的则是外来“洋节”的火爆。考究出现这种“重外轻内”的原因,应该说其中既有国际交流频繁,世界日渐走向融合的大趋势在推动。但从自身而言,我们对传统节日内涵挖掘的不够深入,只注重节日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其中的文化积淀,缺乏广泛而有力的宣传形式,缺乏一种吐故纳新的发展精神等,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症结之所在。因此,作为有关部门着力提升群众对古老民族文化的体认和了解显得尤为重要。而广州乞巧文化节应该就具有这种功效。文化不仅是精神上的消遣,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它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基于同一体的共识。有了传统文化支撑的民族,才能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王纪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