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之女———记抗洪女英雄刘湘云(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4:58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本报记者何玉文宋开文 7月27日凌晨,刘湘云的骨灰运回平武。灵车路过坝子乡黑水场镇时,几百只电筒在黑夜里照出一条雪亮大道。 “湘云子,回家……”乡亲们悲恸呼喊着。前来接湘云回家的父母震撼了,湘云是他们
1998年6月1日,党校毕业的刘湘云被平武人事局录为国家干部,她在给组织的申请报告中写道:“我志愿到艰苦乡镇工作,将所学的知识贡献给山区人民!” 就这样,刘湘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坝子乡广播站。 大山里穷,穷根是闭塞。刘湘云到坝子乡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广播电视“村村通”,她要让乡亲们坐在大山里也知天下事。寒来暑往两年多,全乡电视入户率由40%上升到了95%,场镇上的居民还看上了有线电视。然而,爬山架线,日晒雨淋,这个城里来的白晳姑娘却变成“非洲人”。 作为一个基层宣传工作者,刘湘云不辱使命。她负责全乡广播电视设备和线路的维护管理,哪家哪户电视机有了“麻子点点”,只要捎个信儿,再远的路她也会背着工具包赶去。乡上的新闻采写、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标语是她包了的。 除了当广播电视站站长,刘湘云还是“多面手”。作为计生专干,她使大山里的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靠处罚和强制手段,转向村民自觉参与和依法生育;上手国土工作,她在全乡推行国土审批政务公开,堵住了审批宅基地中的不正之风。 2002年冬天,金保山一带盗伐天然林猖獗。刘湘云带领民兵小分队爬上高高的雪地林场潜伏。12月24日凌晨2点,一辆满载原木的农用车开过来,刘湘云大喝一声冲到车前,民兵小分队持枪列阵。盗木贼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寒冷的夜晚也会有人来抓他们。当民兵小分队下山时,刘湘云的新闻稿已默写在心。 在坝子乡山民心里,刘湘云是最谦和最贴心的人。 五丰村小学校前有一条浅水小河,80多名学生天天都要挽着裤管涉水才能上学,遇到涨水天,学校只好停课。乡亲们多次反映修座人行桥,但都未有回音。2002年3月,刘湘云来五丰驻村,社长又向她说修桥的事。没想到刘湘云很快找来20多吨水泥,筹款1.2万元,并和乡亲们一起奋战,修成一座30多米长的人行桥。 对刘湘云感情最深的,是金保村的乡亲们。在金保村,她当了3年包村干部,带领村民修通了两条3公里长的公路;她制定的科学养猪计划,使全村出栏肥猪由500头发展到1000头;她提出“山上管死,山下抓活”的林经之道,使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880元增加到1280元。卢成松、卢万成、李应才三个贫困村民说起刘湘云就眼泪汪汪,在他们的家里,现在还堆着刘湘云运来的猪饲料。 78岁的王万新老人躺在病床上,刘湘云把身上仅有的50元钱塞到他手上……去年12月20日,金保村416个村民代表集体投票,推选刘湘云为金保村科技副主任。 每每回到家,刘湘云和父母讲得最多的,就是山里人太穷太苦了,太需要帮助了。结婚6年,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儿子4岁了,一月难见几次妈妈…… 刘湘云简陋的寝室兼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摆在桌上和抽屉的20多个笔记本,那是她在坝子乡工作7年的民情日志,上面乡亲们的事情具体到了收入水平、困难程度、解决措施,她为乡亲们办事的时间也精确到了几点几分。 我们翻开2004年5月29日的日志,她写道:“敬爱的党组织,我于2003年6月12日经党组织批准,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我要保持良好的心灵,乐于助人……”最后是重笔书写的一行字:“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