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生公司116条生命保住中国工业命脉(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7:08 重庆晚报

  三段式航行成为川江抢运至胜关键孤儿难童挥动的小手让卢作孚动容川江上舍生取义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三段式航行卢作孚创举震撼世界

  宜昌大撤退中,“三段式航行”起到了至胜作用。

  “但三段式并非临时抱佛脚,而是卢先生的心血之作。”现民生公司研究室经理项锦
熙告诉记者,早在1937年初,卢作孚就集中了公司的优秀船长、引水、水手对三段式航行进行试验,“或许卢先生已意识到中日难免一战,他要未雨绸缪。”最后确定,以重庆到万县为上段,万县到秭归县庙河为中段,庙河到宜昌为下段。重庆到万县,由民来、民苏等6艘吃水较浅的轮船承担,这些船功率为500至800马力,吃水1.8米至2米,一般烧柴油,时速20到24公里;万县至庙河,由民生、民康、民铎3轮承担。这3艘船功率为1100至2000马力,吃水2.1米至2.4米,使用蒸汽机,时速23至28公里;庙河至宜昌,由民福、民治等5轮承担,这些船功率为300至400马力,吃水1.5至1.8米,时速18公里。三段航行的最大好处在于,“免除了旅客转船疲劳和货物的大量损耗。”项锦熙说。

  1938年秋,面对宜昌的混乱局面,卢作孚果断下令:马上安排抢运!在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后,他与助手通宵达旦做出一份方案。24日清晨,他亲自向各机构代表进行部署。在民生船舶课工作的肖怀柱说,“大家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怎么可能在40天内将所有人员和货物运走。”

  然而就在当天,第一批客货混装轮船满载离开宜昌,其中第一批上船的即有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几百名孤儿难童。孩子们扒在栏杆上放声高歌,他们挥着小手向卢告别的情景,让卢和岸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从这一天到12月上旬,卢作孚在三峡航线增设码头和转运站,临时增加雇工3000多人,同时征用民间木船860余只。由于川江不能夜航,卢要求各船尽量利用夜晚装卸,抢在白天航行。“每一个晚上,不管天晴下雨,码头上都是灯火通明。起重设备,搬运工、调度员都忙碌着。卢先生也闲不着,一直在现场巡查,反复交待。”肖怀柱说。

  顾烈成说,为了尽快抢送难民难童,卢先生要求他对客运舱实行“坐票制”,将二等舱铺位一律改为坐票,这就可以增加一倍以上的运量。同时降低收费,对货费只收平时的十分之一。

  其时,川江上还有几艘外国轮,但它们不运军事物资,且每吨的运价高达300至400元。一些从长江中下游迁来的厂矿,因无法承受高额运费,不得不将一些分量重、体积大的机器设备,抛掷在沿江两岸。从河南撤离出来的中福煤矿总经理孙越崎,望着那些无力搬迁的采矿设备,在江边一筹莫展,后来他遇见卢作孚,五分钟就达成了共识,“只要对抗战有利,运!”卢作孚还通过合作办厂、减免运费的方法,将无力搬迁的上海大鑫炼钢厂、常州大成纺织厂、汉口周恒顺机器厂挽救下来。

  每天早上,宜昌总有六、七只轮船开出,下午总有几只轮船返回。“轮船还没抵达码头,舱口盖子和窗门早已打开,起重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驳船上。轮船刚抛锚,驳船便被拖到轮船边,开始紧张地装货了。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汽笛不断地鸣叫,配合成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卢作孚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英勇无畏116条生命血洒长江

  1938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对华第二次声明,宣称要彻底消灭国民政府,建立东亚新秩序。日军加紧了对湖北的攻占,对宜昌实施疯狂的轰炸。宜昌至重庆航程近千公里,有10多个县,险滩多达数百处,敌机不间断地对川江轰炸,民生船队每天都有损失的消息传来,“但我们没有畏惧。”

  陈代六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万县分公司有职员10多人,一听到汽笛声,办公室立马空了,“大家跑步赶往现场协调。”从宜昌上来的船靠趸船后,人上岸,货转驳,从重庆下来的船马上靠上去接应。“整个流程真是丝丝入扣。”。

  三段式航行按照卢作孚的周密部署,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日军虽离宜昌越来越近,但码头上的客货却一天天减少,“卢先生心里日渐宽慰。”

  李铁仙至今还记得发生在南岸玄坛庙趸船上的一件事。“有一天,民权号满载器材靠拢趸船,工人使用吊杆卸货,刚卸一半,突然咔嚓一声,吊杆断了,一台重两三吨的主机扑通掉进水中。押货人见状大叫:这是巩县兵工厂的命根呀,快捞!”巩县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枪弹厂之一,它的主机岂敢丢失?寒冬天,10来个工人脱光衣服就往水里跳。几分钟后,摸到了机器,但太重,工人再跳进去拴好绳子,好容易才将主机弄上岸。

  期间,民生公司征用的860只木船和数千纤夫也在加紧运输。“纤夫们在川江上,完全是用肉体和江水搏斗,”李铁仙说,随船的美国记者将照片发回美国刊出后,全世界才得知:在中国最危急的关头,这个民族在用肉体与钢铁搏斗,“她将是不可战胜的。”

  舍生取义的悲壮故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民俗轮行进过程中,3架日本轰炸机穷追不舍,至青石洞时,船身中弹,船上运载的机器、几十名船员和几百伤兵顷刻沉入江底,只有几人生还;在它旁边,另外一艘轮船拼命冲出危险区,躲进岩湾……

  民生公司为宜昌大撤退付出了惨重代价——每天都有轮船、木船被炸,每天民生公司都有员工献出生命,公司共计损失轮船16艘,116名员工牺牲,61人受伤致残。

  但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经川江抢运出的单位包括: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厂、陕西厂、巩县厂、兵工署汴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宜昌航空站、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安庆站、扬州航空站、钢铁迁建委员会、申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天元电化厂、新民机器厂、中福煤矿、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武昌制呢厂、武汉纱厂等数百家,还有国民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学校设备及若干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些抢运入川的工业物资,很快在重庆等地建起新工业区,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构成战时中国工业的命脉,它们成了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出大批枪炮,为前线将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这一切,首功在宜昌大撤退,在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古今川江如此气魄谁能堪比

  12月上旬,整个宜昌码头空空荡荡了。卢作孚拖着疲惫的身子在码头转了一圈,长长舒了一口气。在几位随从的竭力劝说下,他才登船西上。最后一批离开宜昌的民生职员肖怀柱,是在鬼子离宜昌仅有45公里的凉风垭时,才撤离的,“我走那天,宜昌城再也没有往日的喧嚣,整个城市出奇的安静。太静了,像一座死城。”不久,日军占领宜昌。

  大撤退结束后,卢作孚又安排公司各机构继续运送西迁的难民和入川物资。据战后统计,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运送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包括近10万吨军事器材和枪炮物资,此外,30万川军健儿出夔门抗战,几乎全是由民生公司承运的。

  “这难道不是20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吗?”李铁仙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这样的大手笔、大气魄,在川江数千年航运史上,除卢先生和民生公司外,找不到第二个!”

  特派记者 陈国栋网络编辑:甘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