筢子,一波三折的命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7:0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像这样的筢子,每家每户都有。”8月10日12时30分,放下饭碗,孙素芹大步跨过堂屋门槛,走进西侧厢房,从斜倚着西墙的农具堆中抽出一把竹筢子。 46岁的孙素芹是范县辛庄乡安冯村1000余名村民中的一员,手中的筢子与记者在乡邻家看到的没什么差别。
“这筢子可有说头儿!”站在望不到边、沙沙作响的杨树林间,村支书贾瑞增说。 安冯村坐落在黄河滩区,向南1公里便是汹涌的黄河,北三百米处是大堤。过去多年,这里春、秋、冬三季风吼沙扬,频繁干旱,守着黄河闹水荒;夏季,黄河水又把这儿变成了“水布袋”。近年来,村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在1700多亩耕地上发展速生丰产林1300多亩。村民都说过去是“今年收了,下一年收不收没谱”,现在是“天天看着地里长钱”。“树多了,筢子又吃香了。”贾瑞增说,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村民把修剪下来的枝杈都当柴烧,很少再搂麦秸了。近几年,周围木材加工厂越办越多,指头粗细的枝杈都用得上。眼下新砍下来的枝杈每公斤能卖三毛多,他家几亩树挣了300多块。枝杈能卖钱,树叶儿随即也值钱了。一到秋末,村民们便纷纷把落在自家田间地头的树叶儿搂回家,做柴火或沤成肥上地。搂树叶自然离不开筢子,失宠多年的筢子又得宠了。 县林业局的人笑说,目前在范县,速生丰产林面积已达19万亩,木材加工企业(户)有800多个,不知能给做筢子的人带来多大效益。 乡长李彬建议:树叶烂在树下,既是非常好的有机肥,也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村民大可不再搂树叶。 看来,用不了多久,筢子又要失宠了。 但看到村民们生活方式的改进,村干部心里很高兴。②13 本报记者李煊责任编辑:陈要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