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南省气象部门实施火箭增雨抗旱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7:42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四面环海、地处热带的海南,是地球上同纬度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然而,琼岛的2004年却是55年来第一个没有台风的年度,也是继1961年来的第4个少雨年。据统计,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全省各地降水量累计仅为122.8─513毫米,普遍比常年同期减少5成以上,其中北部、中部、西部10个市县偏少7─9成。

  干旱,炙烤着琼州大地,也牵动着气象人的心。

  追云逐雨 全力以赴

  2004年11月10日,省气象局开始部署实施冬春季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在全岛18个市县共投入火箭作业车21辆,作业人员100余名,24小时全天候值守。

  2005年春节刚过,省气象局就组织召开全省气象部门人工增雨抗旱救灾工作会议,党组书记、局长吴岩峻强调:“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以增雨抗旱成效彰显气象部门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人工增雨的组织管理,省气象局专门成立了预测减灾处,负责对全省人工增雨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管理、调度。

  为更好监测全省旱情发展,评估增雨作业效果,各市县气象局从今年1月1日起,对分布在全岛有代表性的54个点的自然坡地、橡胶、旱地经济作物开展每周一次的土壤湿度观测,并在每次作业后下乡镇、跑地头,广泛收集作业区域雨量、水情和旱情,迅速将各类校正数据向省局汇总上报,由指挥部做出客观翔实的旱情分析评估和增雨效果评价,在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

  2月24日,省委、省政府紧急召开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气象部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努力扩大人工增雨作业的规模和作业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增雨在全省抗旱工作中的作用。

  3月1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啸风,刚从北京开完全国人大会议回到海南的第二天,就深入旱区视察旱情,要求加大人工增雨力度,不要错过增雨时机,通过人工增雨的办法,解决大面积干旱问题。

  省政府先后拨出专款245万元,用于人工增雨作业。

  冬季增雨 成效显著

  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挥部办公室是指挥全省增雨抗旱工作的中枢,这里虽然没有作业一线的日晒雨淋,但紧张、忙碌较一线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雨情、水情、旱情、灾情,每天晚上各类信息都向这里汇集,指挥人员以高度责任感,夜以继日战斗在抗旱救灾的后方,研制完善增雨作业方案,根据天气形势预报和雷达探测资料,对有可能开展作业的区域进行从6小时到3小时再到半小时的跟踪监测及滚动订正预警,尽可能指挥催化一切“过眼烟云”,努力提高增雨作业的效果。

  2月25日,省气象台通过分析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多种气象资料,预测从27日起将有冷空气南下影响海南,指挥部当即果断做出决策:各市县局严阵以待,做好一切实施增雨作业的准备,务求取得最大成功!指挥部还将正在海口检修的增雨作业装备立刻调往各灾区。

  2月27日,当天雷达监测到覆盖我省东南部的对流云团雷达回波达到30分贝以上,云顶高度有8至10公里,出现了难得的增雨时机时,指挥部一声令下,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东方5市县立刻展开了一场与风云的较量,并大获成功:三亚赤田水库降雨151毫米,半岭水库降雨119毫米,福万水库降雨100毫米,水源池降雨99.7毫米,兴隆华侨农场降雨40毫米,军田水库降雨18.8毫米。陵水观测站实测雨量达192.9毫米,其余作业市县也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

  连续作战 迎战旱魃

  从4月下旬开始,对流云团开始活跃,随着作业条件的好转,全省作业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气象部门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多次大范围大规模增雨作业,在缓解旱情、促进农业生产、增加水库蓄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27日,当监测到强对流云团从海南岛西南部海面涌来时,全省南部、中部、北部的14个市县主动出击,相继发射火箭22次,作业区域普降大雨。其中,昌江县城降雨61.1毫米、海口市三门坡镇降雨46.7毫米、儋州市海头镇降雨21.5毫米、东方市红泉农场降雨27.5毫米。特别是白沙作业区域降了115.8毫米的大暴雨,使遭受长期干旱而日渐干涸的松涛水库受益匪浅。这一天也成为海南有史以来日作业范围最大和规模最大的增雨作业日。

  “五一”黄金周期间,受西南低压槽影响,琼岛北半部地区普遍出现36℃至38℃的高温天气,十分有利于午后强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全体指挥人员和增雨作业人员一律放弃休假,从4月29日至5月7日,在17个市县先后实施增雨作业100次,发射火箭弹112枚,为干旱的大地“轰”下了一场场倾盆大雨。

  进入5月下旬,对流天气频频出现,气象部门不放过任何作业时机,从5月26日至6月12日天天实施增雨作业,共实施火箭增雨作业276次,发射火箭弹320枚,作业范围遍布全岛各市县,取得明显增雨效果。不少增雨作业人员冒着酷暑烈日,追逐云团适时作业后,又往往被自己催下的倾盆大雨淋成了“落汤鸡”。

  在降水系统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琼岛北部旱情得到较大程度缓解,西部和南部地区严重旱情得到有效遏制。至6月上旬,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比上一旬减少91万亩,饮水困难人数减少9万人。

  据统计,从2005年1月1日至6月20日,我省直接参与人工增雨作业的指挥及作业人员有80多名,如果加上提供天气预报、雷达观测、地面测报等间接参与人员,增雨作业人员占到全省气象职工总数的30%多,是海南省历史上作业规模最大、作业次数最多的一年。

  在南航部队和和民航空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共实施作业775次,发射火箭弹936枚,作业区域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占海南岛总面积的82%。其中4月至6月,全省作业次数就达100次以上、增加雨量3亿多立方米,大片干涸的农田重获甘霖的滋润。

  作者:王颜梅 赵懋忠 胡玉蓉

  (来源:海南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