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透发上海文化韵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8:04 东方网-文汇报 | |||||||||
一批知名作家谈上海书展和上海这座城市 书香透发上海文化韵味 ■文/本报记者陈熙涵吴筠
“正是上海这样的文化氛围,才催生出这样有韵味的书展。”昨天中午,著名作家、《永乐大帝》的作者张笑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他对上海书展的看法,这几天的亲眼所见,上海市民对文化的尊重和热望,深深地感染了他。几天来,各种论坛和作家与读者近距离对话的场景随处可见。随着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上海书展更像是一扇打开的文化窗口,不仅吸引了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向文化亲近的愿望,同时也把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市民们对文化的追求,留在了作家们的心中。 赵玫:极具亲和力的书展 著名作家余华曾给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8月9日,原定于下午4点结束的《兄弟》的签售几近尾声的时候,眼前仍是长长的、看不到尾的队伍。余华感动不已,他主动向有关方面提出,将签售时间再延长一个小时。 书展开幕第一天,王安忆、龙应台同台讨论《中国文化与出版》,葛红兵主讲《文学离我们有多远》,紧接着余秋雨教授来到书展以“艺术创造的奥秘”为题进行演讲。这几天里,余华带着新作《兄弟》来了,张笑天带着新作《永乐大帝》来了,《理发师》和《寻枪》的作者凡一平来了,连一向很少参与宣传活动的赵玫也带着她最新的散文集《遥远而切近的记忆》来了。赵玫参观了上海书展之后认为,这是她见过的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书展。除了书展本身的亲和力,她还在本届书展上看到了很多出版社在亲近读者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把传统图书印刷时使用的宋体改成了活体,增添了阅读的亲和度,还有一些图书从制作包装上就透出浓浓的文化味,让人的阅读欲望油然而生。她认为,像上海书展这样的大型活动不仅对于出版业有帮助,更能通过这一文化活动提升全民读书的热情,从而使得阅读文化更为深入人心。 余华:明年书展我还要来 此次书展最得意的要属余华,“原来想到《兄弟》可能会火,但没想到会火成这样。这要是换在别的地方,我是不敢想的。”余华在机场给记者的电话中这样说到。一场演讲,两次签售,有人用“麦莎走了,余旋风来了”来形容余华在上海的“热”效应。十年磨一剑,余华选择把新书的首次见面会选在上海,“刚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台风,在高速公路上,我都能看见雷电追着我们的车,没想到一到主会场,竟然有那么多人顶风冒雨而来。”当天余华共签了1000本《兄弟》,“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余华说,“我去过都灵书展、巴黎书展、悉尼书展等一些世界著名的书展,而上海书展我已经是第二次来了,在我看来,上海书展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定位,它是以吸引读者对阅读的兴趣为主的书展,这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在这里能找到知音,能遇到真正懂书、尊重写作的读者。”最后,余华说:“明年书展我还要来。” 凡一平:书展带来的意外收获 《寻枪》、《理发师》的作者凡一平,一直在影视剧创作上相当活跃。此次书展,他带着2部小说《理发师》和《顺口溜》“飞”到上海。《顺口溜》凝结作者三年心血,第一章在《花城》杂志上一经发表,就入选为“2003年度最具阅读价值中篇小说”。 这次书展,对凡一平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在他到上海的第二天,余秋雨先生就通过秘书主动联系他见了面。他说:“在此之前,我从未与余先生有过接触,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已故画家陈逸飞,谈了《理发师》这个剧本的写作角度,余先生很熟悉我的作品,他对《理发师》的看法对我很有启发。因为书展这个平台,让写作者能有机会碰在了一起。” 张笑天:爱读书的人不但没有少,反而多了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张笑天此次专程从吉林长春来沪参加书展,其新作《永乐大帝》成为了上海书迷追捧的对象——书展签售当天,售价不菲的《永乐大帝》就卖出了400本,上海文艺出版社赶紧从印刷厂补货满足读者需求。这位具有学者气质的老作家对记者说,他看到在台风“麦莎”的影响下,仍然有那么多上海读者到书展现场排队入场,从心里涌起一阵温暖。在签售时的壮观场面就更令张笑天感动,大量闻讯赶来的读者与他握手,交流对于作品的看法。其中居然还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小姑娘,也在父亲的带领下购买了他的新书《永乐大帝》,并向张笑天提出了有关明成祖朱棣的三个问题,让作家惊喜异常。张笑天感叹地说,都说现在读者分流,大家喜欢读图,其实我看,爱读书的人不但没有少,反而多了。 张笑天:正是上海这样的文化氛围,才催生出这样有韵味的书展。 赵玫:这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书展。像上海书展这样的大型活动不仅对于出版业有帮助,更能通过这一文化活动提升全民读书的热情,从而使得阅读文化更为深入人心。 余华:上海书展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定位,它是以吸引读者对阅读的兴趣为主的书展,这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在这里能找到知音,能遇到真正懂书、尊重写作的读者。 凡一平:因为书展这个平台,让写作者能有机会碰在了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