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先锋:记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楷模郑绵平(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9: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人物简介】郑绵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他致力于盐类矿床地质和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床研究近50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2003年,被评为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藏盐湖科学考察队的汽车轮子,转进藏北荒原,终于轧上了海拔5000多米羌北无人区那千年不化的冰雪。

  一场预料中的暴风雪,把“路”遮得严严实实。突然,“旗舰”车身猛地颠了一下,随后就不动了。

  “唉,没说的,还得挖车!”年轻的司机一边推开车门,一边又转身回来以强硬的口气“命令”领队郑绵平,“您哪,七十岁的人了,就在车里坐着,千万不能下车!”

  “什么能不能的!我年岁大了点儿,可我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该带个头!”

  说着,郑绵平熟练地从车里拿出一柄短把铁锨,动作麻利地从另一侧车门跳了下去,开始“挖”车……

  报效国家

  1934年11月17日,郑绵平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西桥街一个手工业者家庭。1956年,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仅4天的他,就作为盐湖普查组的成员奔赴青海柴达木盆地。从此,他便与盐湖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地质工作野外装备差,生活保障是个问题。吃的就只有压缩饼干、脱水菜,住的只是单帐篷;长期的缺氧,更易导致身体机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病症;高原气候恶劣,翻车、断水、雪崩、龙卷风……哪怕一次普通的感冒,都可能让你永远地留在高原。

  面对这些,郑绵平说:“我家境比较困难,我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费用都是国家提供的,所以总希望在工作后,对党和人民有所回报。”

  就是在这种精神支持下,郑绵平近50年来,一次又一次地进青藏,踏盐湖,对该区域的100多个盐湖进行了深入考察,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如今,盐湖中心标本库收藏了他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采集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逾万块标本,每一块都有原始记录。

  不断创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郑绵平就预测罗布泊会有钾盐,但预见必须证实。1989年,他三次率队赴罗布泊考察。第一次,到罗布泊边缘,汽车出了故障只好返回。第二次改走风蚀而成的“魔鬼城”,转来转去陷入“迷魂阵”,无奈再次退出。第三次他们用了一个“笨”法子,沿着干涸的孔雀河河床走,没有路的地方就用树枝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罗布泊中心。

  经过取样分析,郑绵平的预见得到了证实,发现了卤水含钾达到工业品位,并首次发现钾盐矿物。这是地质学家第一次进入罗布泊“耳心”腹地,如今人们把这条进入罗布泊的路命名为“郑绵平小道”。

  在人们对郑绵平的评价中,“最早发现”、“首次论证”、“第一个创立”……一组组闪光的字眼,就是他在长年盐湖研究上奋力攀登科学高峰的生动写照。

  上世纪80年代,郑绵平两度率队到扎布耶湖考察,在湖中发现了天然碳酸锂,并命名为扎布耶石。这一发现解开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盐湖微细沉积锂赋存状态之谜。几年后,在扎布耶湖湖心岛上,郑绵平主持建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盐湖科学实验站———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观测站和扩试基地。

  为了开发扎布耶盐湖,郑绵平曾尝试过十几种不同的碳酸锂提取技术工艺,他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最终选定了适用于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太阳池”和淡水浸取法选矿这种独特的低成本技术,取得了廉价提锂技术的重大突破,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并为我国重新占领国际锂盐市场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