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研究要塞20余年踏查屡次遇险 周艾民:要塞谜团远未揭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9:21 黑龙江日报

  近两年,由于旅游热的升温,我省民众对侵华日军要塞开始关注。而在这些被关注的要塞背后,有一些人默默地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在一个个山洞间踏查。周艾民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也是我省民间要塞研究学者中成果最丰硕的一个。

  周艾民,1956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现居住在我省绥芬河市。他是我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副会长。从1982年开始,周艾民正式自费踏查当年侵华日军构筑
的军事要塞情况。2004年8月,他的专著《“东方马其诺防线”大揭密———侵华日军伪满洲国境要塞群实录》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今年8月10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周艾民选择在哈尔滨以图片展的形式,将他20多年来的要塞研究成果公布于世。

  发现19个要塞阵地群

  作为一个民间业余文史爱好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周艾民在龙江大地上对当年侵华日军在东北构筑的军事要塞进行实地踏查、测绘、寻访、采录,从而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要塞研究资料,为此他还多次自费去日本、韩国、前苏联等地查找史料。

  周艾民告诉记者,对于侵华日军要塞的研究,现在只能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现在已初步比较全面地揭示了19个要塞阵地群的基本功能,考证了日本曾使用战俘修筑要塞的新档案,阿尔山、半截河、庙岭、珲春等地现在已经被证实为要塞群所在地。

  周艾民发现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侵华日军要塞阵地。

  据介绍,海拉尔要塞阵地长达5.5公里,基本上没有被毁坏,该要塞阵地的发现对于揭示要塞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周艾民特别强调,“诺门坎(罕)战争”正是和这个要塞息息相关的,日本侵略者当时正是凭借这个要塞发动的这场战争。这是一次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对苏蒙军队的战争,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无法实现,也是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败仗,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要塞研究成果引起了日本方面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周艾民说,他此次首次公布了吉林省档案馆所藏的珍贵史料,同时还披露了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所藏的史料,对43名“特种工人”———要塞战俘劳工进行了披露,要塞“慰安妇”真相也将被公布。

  要塞研究专业学者、日本战迹考古学研究会的菊池实特别指出,在日本出版的众多研究书籍中,更多的是以收录在要塞勤务的官兵证言和1945年8月9日开战及战败投降前后阵亡的开拓团员的悲剧为记述主体,而关东军受害者方面的证言往往被掩盖和忽视了,很难全面反映真实的历史。

  我省有关专家认为,侵华日军要塞研究成果再次证明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犯下的又一重大罪行,他们不仅仅征用劳工,而且对要塞地区民众进行监视、镇压,是残酷的法西斯统治,再次证实了侵华日军要塞是“日本国境的延长线”。

  研究成果只是冰山一角

  “每一处侵华日军要塞只是一个群,是由若干个阵地组成。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侵华日军要塞,确切地应称为侵华日军要塞群,它是一个‘中核’。要塞群绵延4700公里,地下要塞相加约1700公里,共计8万个混凝土军备工事。现在我们没有一张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图纸,寻访的劳工幸存者大多是修筑要塞附属设施的‘外围’劳工。”谈起侵华日军要塞的研究成果,周艾民并不乐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国内的研究只是揭开了一个小点,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他举例说,诸如已经被发现的东宁要塞阵地,现在发现了岚山地下要塞入口,至于里面究竟有什么还是个未知数。勋山地下工事第一层至第二层缆车运输通道里的炮口究竟当时放的是什么炮仍然不能确定。现在发现的一些新证据都是断断续续的,而衔接起来基本断定的事实却并不多。

  周艾民说,这次发现的一张图片资料显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的那门炮击北大营的24厘米榴弹炮便被运到了虎头要塞,准备对苏联作战。日本侵略者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作为黑龙江省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副会长,周艾民特别指出,目前研究的成果并没有全面揭示日本侵略者的罪证,只是通过事实告诉人们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图谋。

  踏查要塞屡次遇险

  “探索与研究要塞对于我是一个诱惑,就像登山一样,冒着危险也一样高兴。每当有新发现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周艾民说。

  1989年,他和同伴上山寻找观月台要塞。按照地图显示,他们当时所在的地方应该就是要塞了,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两个人就分开寻找,周艾民正走着,突然脚下一空,他一下子跌进了一个十多米深的山洞。好在山洞有斜度,才没要了他的命。他爬起来看看,只是脚崴了,手指也磨出了血。透过洞口的亮光,他发现,这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观月台要塞。他喊同伴,但是没人应,他就一瘸一拐地边拍照边等同伴搭救。直到4个多小时后,天已经黑了,同伴才将他救出去。

  2001年秋,他开车带着绥芬河电视台的三名记者去东宁采访老城子沟要塞,半路上突遇山洪,随山洪而下的石头像雨点一样砸在他的车上。山洪就在身后,周艾民将油门踩到底,与山洪赛跑,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刚刚经过的一座水泥桥被洪水掀翻。经过半个小时的狂奔,终于跑到了安全地带。汽车已经面目全非。

  “现在已经过去60年了,但我们对侵华日军要塞的地下枢纽组织、地下仓库、给水站等附属军事设施却仍然不清楚。”周艾民介绍说,这项难度大、耗时长的课题研究主要表现在:当时日本撤退前,除了带回日本一部分资料外,95%%的资料全被烧毁。到现在为止,周艾民没发现过一张要塞的施工图纸。加上当时苏联撤兵后,大面积炸毁要塞,也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很多考证都是根据日本老兵回忆进行的。”周艾民告诉记者,日本的友好人士小林静雄提供的很多资料对研究发现起了重要作用。“1989年,他知道我在做这方面工作便找到我,正是这一张军事地图,让我感到任重道远。”根据地图,找到了多处要塞口。

  需要有组织地进行勘察开发

  周艾民透露,这次“侵华日军要塞图片展”之后,他将进行要塞第二期工程研究。“日军的要塞分为五个等级,具体的深入探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目前资金紧张限制了我的继续研究,同时也明显感觉到需要加大研究力量的迫切感。”

  “侵华日军在东北一带铸垒地域和地下军事要塞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历史事件,又是遗留下来的最大的一个谜团,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国家或东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设立专题、成立专门组织进行重点系统的研究,否则单靠地方个别部门、个别专家、有限的民间团体和民间有识之士进行单一而粗放的研究,很难全面、详细而系统,深刻而透彻地揭示历史的全貌。”周艾民不无忧虑地说。

  东北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希亮说,目前这项要塞成果的取得,自始自终都是以民间学者为主体,包括周艾民在内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一道取得的。这一重大成果,在中国乃至东北亚近代史上树立了里程碑。他说,731侵华日军罪证的揭露有当年的设计人员站出来,而当时参与要塞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却没有一个站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机会越来越渺茫。

  黑龙江省抗日战争史研究会会长、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辛培林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我省的要塞研究工作还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况,各个地方进行自己的考察工作,尽管小有成果,但还没成规模。“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需要有组织地进行勘察、开发。”

  新闻背景:侵华日军军事要塞群

  从1934年5月至1945年8月,日本关东军征用百万中国劳工,耗资5亿元,在“满苏”、“满蒙”边境,修筑了19个军事要塞群和阵地,要塞群绵延4700公里,地下要塞相加1700公里,其中14个要塞东起珲春、东宁、绥芬河、密山、鸡东、虎林、饶河,北至黑河、孙吴、罗北、富锦,西至海拉尔。侵华日军在伪满洲国境要塞群被日本关东军自誉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生活报)

  作者:黄义伟 姜宏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