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让他们从"蓝领"步入"银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0:18 光明网 | |||||||||
童舟发布时间: 来源:人民日报 “你们不要‘炒’高考状元,应该‘炒’一‘炒’学习成才的进城务工人员”,一位教育部负责同志日前对记者诚恳地说。相对于“蓝领”,人们把学习成才的进城务工人员称之为“银领”。
应当说,从“蓝领”到“银领”,是进城务工人员顺应社会发展的角色转化。不知从何时起,一批又一批农民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里谋生。如果说他们起初还满足于流汗挣钱过日子,那么,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了差距:因为知识欠缺,掌握不了新技术,无法适应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于是,在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他们又走进了教室,使惯了锤子、铁锹的双手重新捧起了久违的课本,他们中间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技术员、管理员和一大批技能型工人,变成“银领”。 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936元,其中20%来自进城务工收入。许多省的劳务收入已经相当于甚至超过全省的财政收入,如四川省去年外出打工收入474亿元,相当于省财政收入的1.4倍。假设更多的“蓝领”转化为“银领”,那么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力将会进一步释放,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也是新形势下工业反哺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银领”对于社会的发展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工业化在本质上就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必须依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依靠规模宏大的技能型工人。事实是,我国现有的1.2亿进城务工人员中,85%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0%的人员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瓶颈。 “蓝领”转化为“银领”,最初是个体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今,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意识到技能型工人的不可或缺。但愿在各级职业培训机构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蓝领”变成“银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