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问“高素质人员”的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20:18 扬子晚报

  “严格控制流动人口,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这是北京市政府日前就“十一五”规划向市民问计,获得体现“集体智慧”的“民意”。

  非此即彼。习惯于“二分法”的人们对“素质”同样进行了二类划分。遗憾的是,自诩“高素质”并且自认为有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的人们,虽然一直热衷于在各种各样的人身上乱贴“素质”标签,却偏又懒得去追问素质的划分标准到底是什么。于是,在约定俗成的
偏见与歧视里,一些人不得不终身顶着“低素质”的不公标签——比如农民,打工仔,服务员,建筑工……显然,北京市民“集体智慧”中所指的“低素质人员”,正不外乎指的他们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就是对待这样一群人,我们的“集体智慧”却赶之惟恐不用其极:“提高雇用外地人的成本,减少雇用外地人的机会”、“家政服务及餐饮服务应由北京市下岗人员承担”——自己吃剩不愿意要的饭碗都不允许他们要;“提高生活成本,实行住宿限制,没有达到要求的居民个人房屋不能随意出租”——自己住剩不愿意住的窝棚也不愿意给他们住!

  何谓“素质”?社会学将其定义为“一个人的品德、作风、智力、能力等诸方面素养的总和”。显然,学历和职业只是素质的一个方面,而且是处在重要性递减序列中的相对后位。处于前位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作风,被贬为“低素质”者不一定不如人,而自诩“高素质”的却也不一定就强。

  商业规则可以用财富划分人的等级,官场规则可以用职位划分人的地位,但是,社会规则却决不容许拿学历和职业划分人的贵贱。我们不难体会这些“低素质”的外地人对城市生活的巨大贡献,北京的发展决不只是“本地人”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稍许理性,我们会发现“低素质”外地人远没有那么讨厌,如果不解决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问题,就很难彻底解决北京的人口膨胀。舒圣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