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泉与喝水能否两不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07:48 大众网-生活日报

  生活日报8月11日讯(记者 胡永庆 实习生 赵蕾)因为喝不惯黄河水,4年多来,66岁的谢老先生一直坚持每天凌晨骑自行车往返10公里打水喝。据调查,为了能喝上地下水,省城的每个泉池几乎都挤满了来接水的市民。专家认为,济南市拥有巨大的地下水资源,每天的合计补给量为233万立方米,但现在全市的用水规模仅有80—85万立方米,只要合理开采泉域外地下水,济南完全可以在不影响泉涌的条件下再也不喝黄河水。

  老翁凌晨打水4年多

  从2001年济南市改供黄河水的时候起,家住段兴东路附近的谢老先生就开始不习惯了,闹了几次肚子后,他决定自己去水厂打水喝。从那以后,每天凌晨1点多,当年62岁的老谢就骑着自行车去峨嵋山水厂打水,往返10公里左右,回家之后一般四五点钟,有时候需要再去打一趟水,回家后就已经早晨七八点钟了。

  老谢说,只要天气不太差,他都要坚持去打水,4年来他再也没喝过黄河水。他告诉记者,他曾考虑过要搬到西边能喝到地下水的地方去住,但因家人反对没有成行。老谢担心的是,他现在都66岁了,体力已明显不支,等年龄再大些打不动水的时候,他和老伴的喝水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做梦都想喝地下水啊。”老谢说,这肯定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愿望,济南市还有很多辛苦打水的人呢。据记者了解,目前城区内天桥区的大部、槐荫区的西部还在喝着黄河水。

  巨量地下水完全可以采

  著名水利专家、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李殿魁曾评价济南市的地下水资源是“北方独有,全国罕见”。

  据省水文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济西地区仅黄河南的补给面积就达2620平方公里,每天补给量为122万立方米,一年补给量达4.5亿立方米;城区补给面积818.5平方公里,日补给量44万立方米;明水泉域补给面积440平方公里,每天补给量27万立方米;巴漏河冲积扇补给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每天补给量40万立方米。

  合计起来,全济南市地下水补给量每天可达233万立方米,除去泉域内的补给量,仅济西地区和巴漏河冲积扇每天的可开采量就达到150万立方米。而目前全济南市的工业、生活用水总量仅为80—85万立方米。

  供水可呈“东西夹击”之势

  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商广宇说,在不影响泉水喷涌的情况下,济南市应在西边开发济西,主要向城区供水,东边应开采巴漏河冲积扇,主要向东部新城区及工业用水大户供水。

  据济西抽水试验组专家介绍,济西一期工程目前每天开采20万立方米,加上其他水源开采,总量约为26万立方米—27万立方米。水利专家李殿魁曾指出,大量的资料证明,全面合理开发济西地下水源并不影响名泉喷涌,而且济西地下水丰富,可采量每天在110万立方米以上,有条件形成多处特大型水源地。

  商广宇说,济西地下水把黄河北、西部新城、长清、平阴、大学城、农业等方面的用水都预留出来,每天还能有65万立方米长期稳定地向济南市区供水。值得一提的是,城区用水量的最高峰只有60万立方米左右。开发济西二期工程更是济南市水利界的共识,位置处于长清归德、曹楼两地,设计规模每天18万立方米,专家认为二期工程应立即上马。

  巴漏河冲积扇可作为济西的补充,向济南东区供水。该地区处于济南泉域和明水泉域之外,开采对两大泉域均无影响,目前可开采量为每天4万立方米—5万立方米,将来从济南泉域和明水泉域每年各引6000万立方米进行补源,该水源地每天可稳定开采20万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济南东部新城生活及工业用水。

  把黄河水还给黄河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利专家认为,济南市全面改喝地下水,与保泉长效机制一点儿也不矛盾。东部及东南部保泉涌,西部及巴漏河冲积扇保供水,济南市完全可以实现“一边看泉喷,一边喝地下水”的目标,“而黄河水,则应该还给黄河”。

  他说,黄河到了下游就成了“地上悬河”,应该尽量向黄河内增水,以冲刷河道,降低河床高度。因此,建议把玉清湖水库拆除,把近2万亩农田恢复过来;鹊山水库处于风景区,可以开发后用于旅游观光。

  全面置换地下水后,曾经为省城南部大量市民供水的锦绣川、卧虎山水库怎么办?专家建议,汛期进行旅游开发,枯水期进行补源,通过吸附降解后,就可以转化为济西的优质地下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