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将军为谁而生——杨业功先进事迹采访手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1:1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张严平)电话里接到任务,采访杨业功。当我得知他是第二炮兵某基地的原司令员时,脑子里便有了一个很大的“谜”:一位导弹部队的将军,距离百姓的日常生活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他带给我们的将是怎样的感动?

  带着这个“谜”,我出发了。记得刚到军营的那个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眼前那些穿军装的人问: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威严吗?他发起火来是什么样子?他最快乐的
是什么?他最不能容忍的又是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我一直沉浸在这样的追寻里。

  战士们告诉我,将军走路如风,说话干脆,吃饭不超过20分钟,任何事情都愿用一句口头语:“操作!”

  参谋们告诉我,将军最恼火的是在训练场上听到“差不多”,他会严厉反问:“差不多是多少?一丝一毫都不能差。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不思打赢就是失职!”

  旅长们告诉我,将军一年中在阵地上的时间最多,每天驱车跑上千公里,腿肿得都抬不动。

  连长们告诉我,将军最爱兵,每逢春节,他都要到最偏远的连队和战士们一起扎彩门,贴对联,包饺子,指挥战士们高唱他自己创作的部队军歌。

  将军家人告诉我,将军不会享福,衣服破了补一补,一个搪瓷饭碗用了30多年,却一次又一次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几百、成千甚至上万元的钱,资助学校和贫困的孩子。

  采访的每一个人都告诉我,将军在家门口总是挂着“携礼莫进”四个字,不曾有一个人能带着一钱一物走进他的家门。

  ……

  将军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那些日子里,总有一种东西如海浪般不停在我心头撞击着,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将军为何而生,将军为谁而生?

  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我走进了杨业功的家。当这个能毫无遮掩地透视出一个人生命信息的私人世界呈现在面前时,我久久无语。

  一抹儿的大白灰墙壁,简陋破旧的桌椅板凳,每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都吊着那种老式的像棍子一样的日光灯,书桌上的电源插座竟是用一个旧乒乓球拍子制成的。这就是将军的家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

  环顾时下,当追求时尚与体面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当电视、杂志里到处都挤满了教你如何打造精美居家、享受极致人生的指南,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五彩斑斓……杨业功将军的家就像是一张过了时的黑白老照片。

  我慢慢地徘徊在这个家,细细地品味着这张老照片中深含不显的内蕴。

  我看到了,在这个简朴的家中,唯一壮观的是四个大大的书柜,里面装着满满的书,内容涉猎军事、历史、天文、地理、生物、信息、政治、文学……我随手取出一本《我军若干著名战役指挥实践与经验》,看到字里行间有钢笔划下的长长短短的道道。

  我看到了,在这个简朴的家中,最为多姿多彩的是将军的书法和诗词,他在一首《水调歌头·爱阵地》中写道:“奉献为本色,牺牲是豪情。山皆绿,水长青,人忠诚。问鼎世界事,赖我有长缨。”

  我默默地看着,想着,似乎从这一刻开始真正认识了杨业功将军,开始懂得了:将军为谁而生!

  与每一个人一样,将军也有自己温暖的家。他让妻子每年至少回一趟他们的老家,为敬重如山的老人尽忠尽孝;他在妻子重病手术的时刻,许下他最终也没能实现的心愿:等退休,一定带她去全国各地旅游;他在儿子结婚那天,亲手为一对新人选下两棵桂花树,祝福他们的幸福生活像桂花一样芬芳。

  这样的日子是多么的宁静与美好,然而,将军的心注定无法停泊在这片宁静美好的港湾。战士自有战士的爱,军人自有军人的责任。作为一支导弹部队的带头人,杨业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他在日记中写道:“战争只有一种结果,不可能再来一次,打不赢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

  于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安宁和幸福,将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阵地,选择了战位,选择了风餐露宿漂泊不定,选择了长年累月艰辛训练,选择并习惯了简朴、艰苦的生活!

  将军为何而生,又为谁而生?看一看天安门前那面高高飘扬的国旗吧;看一看学校里的孩子们幸福烂漫的笑脸吧;还有那遍布乡村城市大街小巷的无数享受着和平生活的人们……将军就是为这一切而生!

  杨业功让我明白了:军人没有和平时期,军人只有战位!

  杨业功让我理解了:和平便意味着军人的奉献,在共和国和平的大厦下,挺立着千千万万以牺牲奉献为荣的中国军人!

  杨业功让我懂得了: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

  将军的生命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的、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这些看似不合的两极,正是杨业功将军独具的风范与魅力。在他的人生哲学中,从不以追求物质的享受为幸福,献身保卫祖国和平的崇高事业,才是将军毕生追求的最大幸福!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将军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阵地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里,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的定格。

  那个清晨,我来到将军生前参与组建的中国新型导弹第一旅的阵地,仰望着战士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升起的国旗,听着战士们迈着刚健的步伐高唱着将军创作的部队军歌,看着战士们在七月流火的阵地上挥汗如雨地操作……我落泪了。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透彻地理解了那句传诵久远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

  是的,将军依然活着。当我们采访团的记者们,把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化作文字和画面,传递到整个中国以至更远的世界,杨业功——这位共和国的将军便有了千山万水的回应。

  各大网站开设的“导弹司令杨业功”的专题,在短短的几天里,点击率高达150多万次,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帖文超过1万条。

  为什么一名军人牵动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

  为什么一位将军震撼了无数普通的百姓?

  听听网民的留言吧——“有这样的共和国军人,老百姓可以安心!在将军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看到了共和国生生不息的真正原因。希望人民军队能有更多的杨将军,好让我们挺胸昂首做中国人!”

  “杨业功:国家的栋梁,军人的骄傲,人民的期盼!”

  “杨将军令人敬佩啊!为他的远行干杯壮行酒……”

  ……

  这就是百姓与将军的共鸣,我从中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立志伟大复兴的民族的灵魂!

  忘不了,离开部队的那一天晚上,夜色格外晴朗,群山在青色的天际间巍峨耸立,我知道,在那群山之间,便是将军的阵地。那一刻,我多么想投入群山之中,多么想站在将军的面前,向他报告:是您让我真正懂得了和平;是您让我真正认识了和平年代的中国军人!

  只是,将军已经出发,我终究没能看到将军的身影。

  但是,在将军与千千万万人民的呼应中,我看到了:他的理想,他的热血,他的壮志未酬的心愿和他那仰天长啸的豪情,都正在化为一座精神的山峰,永远地矗立在共和国和平的土地上。

  将军已经出发,但将军没有远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