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播发新华时评·经济形势述评 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8:34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新华社昨播发新华时评《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文章指出,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努力进行法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改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稳步推进绿色创建取得进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根本出路。今年上半年,我国环保部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举办了9期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班,组织编制了10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主持论证通过了6个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省市,组织制订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循环经济市评价指标体系》,启动了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编写工作。

  各地大力开展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等创建活动,出现了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实践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已有8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循环经济盛市示范达到5个,生态工业试点达到14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达到47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达到16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达到79个。与此同时,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创建活动也取得进展。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联动严查违法排污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迅速部署环保专项行动,加大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重点解决危害健康、群众反应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国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人员81万人次,检查企业6万多家,立案查处企业4896家,结案3736起。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对保护区内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现在大部分地区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

  今年以来,环保总局梳理评估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督促未动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通过运营市场化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在淮河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建立以排污申报为基储排污许可证为主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落实总量削减目标;加快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工作,尽快实现全国联网监测。

  深化生态保护工作推进农村污染治理

  环保总局把农村环保列入工作重点,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先进带动后进,举办了小城镇领导干部环保现场培训班,来自25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的144名代表参加了培训;重点指导各地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并举办了首届有机食品论坛;组织开展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并进行了协调和督促检查;开展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核查工作。

  “圆明园防渗事件”标志着环保公众参与达到一个新高度。从叫停到听证、环评、评审直至决策的全过程,环保总局都依法向社会公开,借此推进环境决策民主化的进程。上半年,环保总局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草稿)》,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公开征集公众对编制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各地专家为规划提出了近6万字的意见和建议。

  环境保护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中,难免会遇到体制、机制、法制、经费等难点问题。下半年,环保总局将集中力量筹备开好第六次全国环保会议,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向;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规划和新上项目环境监管;落实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各项部署;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核与辐射环境监管;编制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加强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环保部门将抓住难得的机遇,着眼长远和全局发展,把着力点放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措施和规划上来,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使环保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