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间老手艺寻找传承人 湮没258年技艺浮出水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16:03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8月13日消息 据北京日报报道,由于老艺人的故去和后继无人,有着258年历史的“三希堂法帖”篆刻技艺被埋没多年,鲜为人知。今年起,随着北京市宣武区挖掘、挽救民间手工技艺工程的启动,这项技艺的历史资料已被较为完整地整理出来,琉璃厂最后一家“三希堂法帖”镌碑处的后人——陈光铭也被找到。

  据报道,家住在北京的65岁的陈光铭在得知宣武区是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综合性
试点区,重点挖掘、扶持民族民间艺术后,就找上门来。区文委、文化馆和大栅栏街道工作人员喜出望外,多次登门拜访,了解并帮助整理这段濒于失传的历史。

  史料记载,1747年,乾隆皇帝特令梁诗正等人将内府所藏《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中的部分精品勾摹上石,形成了“三希堂法帖”篆刻技艺。当时,为了编刻“三希堂法帖”,清廷从全国各地调集了一批最好的石刻艺人,以文人墨客之礼相待,每日给纹银二两作为薪酬。这项巨大的镌刻工程结束时,正逢琉璃厂繁盛时期,许多石刻艺人留在这里,安家传艺。

  陈光铭老人说,他家是石刻世家,曾祖父陈仁山自清末在琉璃厂学艺。“三希堂法帖”篆刻技艺后来的历史靠着老辈人口述,世代相传。民国初期,琉璃厂还有四户这样的书法石刻店铺,著名的艺人中就有他的祖父陈云亭。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陈云亭亲手镌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碑上的150多字碑文。1954年,琉璃厂最后一家“三希堂法帖”镌碑处———陈云亭镌碑处关门歇业。此后几十年,陈云亭的后人及弟子多次努力,想恢复并传承这门技艺,但没能坚持下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三希堂法帖”篆刻技艺最后一位老艺人去世,这项技艺销声匿迹。

  陈光铭说自己熟悉这门工艺,但并不能刻。目前,他已帮助整理出选材、辅料、工具及各个环节的具体工艺等资料。(编辑 子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