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浦东试点涉入改革“深水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09:33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上海13日电

  2005年6月21日,对浦东来讲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浦东在全国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标志着继上世纪80年代成立深圳等4个特区以及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之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进入接轨国际惯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次和新阶段。意义不亚于当年开发浦东

  国务院要求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

  “1990年4月18日启动的浦东开发是一项国家战略。如今,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也是一项国家使命,其意义并不亚于15年前。”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姚锡棠说。

  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杜家毫表示,浦东再次站到了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站到了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点。此次改革无优惠政策

  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研究专家杨建文指出,国务院此次给予浦东的是一种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先权,而不涉及任何财政上的补贴和让渡。通俗地说,就是没有优惠政策。对浦东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的基本思路是:参照国际惯例,把国家确定的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举措,放在浦东先行先试;按照国家改革开放总战略,把空白领域的制度设计,放在浦东先行探索;贯彻国家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推进落实的改革措施,放在浦东先行试点。先发优势决定首选浦东

  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研究专家杨建文分析,国家之所以首选浦东,是由浦东的区位优势、综合实力、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等关键因素决定的。浦东聚集了中国最多的要素市场,市场经济的成熟度、经济和社会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初见成效。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姚锡棠评论,浦东是上海的浦东,也是全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仅有利于浦东的自身发展,而且将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经验,为长三角和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从而体现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家使命。

  新闻背景:浦东试点涉及十方面

  据了解,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涉及10个方面:推动政府转型,探索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加快发展各类要素市场,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加快社会领域改革探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率先消除城乡二元制度障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与国际惯例靠拢的市场运行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化程度;探索建立人力资本优化积累机制,创造人才强国的制度环境;建立科学的调节机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社会收入分配与保障体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