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事件)药品限价竟成“画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10:1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近日,四川省物价局正式公布实施《首批按差比价规则调整的部分政府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按照《通知》,此次公布的43种共212个规格的抗生素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40%,最高降幅达85%。有关人士称,这是该省今年发布的首批限价药品。

  如此大幅度地降价,是否意味着老百姓能买到更便宜的药品?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问题并非这样简单。

  药品降价“冲击波”

  据介绍,四川此次对部分药品的限价,是按照差比价计算原则重新核定的。其中包括阿昔洛韦、甲硝唑、西米替丁、维生素C等43个品种。

  四川省物价局有关人士强调指出,同种规格的同种药品的零售价都不得超过最高零售价格,否则将受到罚款处理。并要求,各医疗机构应严格按药品通用名称开方。凡按药品非正式名称或商品名开方,变相涨价的,一经查出按违价行为处理。

  据透露,四川物价局此次公布的部分药品限价,实际上只是国家发改委近几年来实施的第17次药品降价的又一次前奏。以往的16次降价“涉及到了8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而且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15%”。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价的决心与力度,以及操作的手段和着眼点,与前16次药品降价有着很大的不同,降低的价格基本都是患者从医院拿到的终端药价,而不是制药企业的药品出厂价,应该算得上是“我国最大幅度的药品降价方案。”

  降价药难寻“踪影”

  毫无疑问,药品价格是普通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不断调低药价,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买到更便宜的药品。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在成都外南门一家公立医院,记者在向有关人士了解目前是否有此次限价的43种药品销售时,对方爽快地回答说,全都未涉及,只有几种接近的药品品种。

  在另一家公立医院药品价格查询处,记者找来一个“内行”帮忙,翻遍了含有千余种药品的价目表,也没有发现几种“通知”上所指出的降价药品。

  降价药品要么难找,要么找到后也因剂型、名称的改变看不出来能给患者多大便宜。

  在成都科华北路一家药房,记者询问到每瓶“阿米卡星”的价格为5.9元,但同样是这种药的喷雾,在另一家医院被问到的价格是每支要卖到近17元。

  其实,“对策多于政策”早已成为每次限价后的一种“惯例”现象。一位药业销售人士对记者坦言,别看政府对药品屡屡限价,但真正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并不多,因为药品生产厂商或者医院往往可以通过变化剂型和名称“绕道”加价。而普通患者对药品知识的了解又多处在无知的地位,因此也只能稀里糊涂被“宰”。

  这位销售人士还说:现在的药品名称已远远不是十几年前的“去痛片”、“青霉素”、“复方新诺明”那么简单了。医药市场发展迅速,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生产、经营、进口不断增多,药品的商品名、别名又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消费者分不清药名。比如,国家公布降价的一种药品名称为羟氨苄青霉素,可老百姓知道的却是“阿莫西林”、“广林”、“益萨林”、“阿莫仙”等等,哪里知道它们就是羟氨苄青霉素?抗心绞痛药“硝酸异山梨酯”为化学名,商品名又叫“心痛治”、“消心痛”、“安其伦”、“宁托乐”等———别说是普通患者,就是医务人员也有说不清楚的。

  另据了解,一些药厂还采取了同药异名的手段,他们将同一种药换个别名,猛打广告,提高价格,以“新药”的身份再出现在市场上,让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

  正是因为医院、药商和患者在药品知识掌握上的“不对称”,每次药品降价都让患者难以真正看得见、摸得到降价药品,而药商和医院为追求利润,反而不断变换新花样推出其实是类似但价格高昂的“新”药品。

  一家医院的退休药房主任向记者说了句心里话:“大部分百姓只知道有降价这回事,但降的是哪一种,降多少,其实一点不清楚,到时我就说你买的这个药没降价。”

  药价虚高“根”难拔

  药价虚高其实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高春芳披露:出厂价仅为4元的某药品,在卫生系统招标中涨到25元,卖到病人手里已升到80元,20倍的增幅,虚高得离谱。但把药品虚高的责任推到药品生产企业也是有失公允的。一个药品要进入市场,面临多个关口层层加价。

  “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本原因在于药品的定价机制。”曾在成都某大型药房做过多年销售的张先生认为,政府部门制定的最高限价,虽然对药品的巨大利润空间进行了压缩,但治标不治本。“现在药品的价格与实际相差太大,有的成本就5元钱,以前卖80元,而最高限价又规定为60元,结果它实际卖出来的价格为50元,是否算便宜呢?按照规定,药店在药品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价15%就有赚头,也就是说,批发价5元的卖到7元多左右才是合理的。但许多情况下,药品从制药厂出来,在出厂价基础上加15%到一级药品批发商,再加上20%至25%到药店,再加上其中多层的回扣,药价就直线上升了。由于各个环节都想获利,致使有的药品零售价甚至高于成本价百倍,最终损害的仍是消费者的利益。”

  除药商要“吃”外,医院肯定也不会进没有赚头的药品。据四川省一位在药品招标单位工作的工作人员透露,在药品招标采购定价时,他们实际已为医院留下了15%的利润空间。成都某医院一位负责人也向记者很保守地承认,药品占了他们医院每年利润率的10%~15%。

  虚高药价和任意抬高治疗费,无疑加大了患者的负担。据四川省卫生厅新完成的“四川省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显示,医药卫生和药品支出已在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占到了较高比例,而城市住户最低收入组更是占到了16.77%~20.20%。

  “老百姓看病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成都某公立医院一位负责人认为,中国国力增长了,但基本医疗服务水准却不高,从根本上说还是在医疗保障体制上出了问题。

  如何拔掉药价虚高的“根”,四川省卫生厅有关专家指出,一是需要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二是应建立药品消费和终端销售环节的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三是尽早实行医药分业制度,四是要采取措施防止药品生产经营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五是建立消费环节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等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