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印合作:越过喜马拉雅山的握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17:06 新华网 | |||||||||
新华网新德里8月14日电(记者傅双琪江亚平)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诗歌《敬礼佛陀的人》中写道:“他们将用刺刀挑起惊天骇地、撕心裂胆的惨叫,斫断千家万户爱情的纽带,把太阳旗插入夷平的村庄的废墟上……” 任何一个中国人一眼便识得“他们”是谁:60多年前,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践踏,中国人不屈抗争,浴血奋战。印度文学泰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隔着世
专门研究20世纪印中交往史的德里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玛德维·泰琵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战略上,印度是抗日物资供给的起点,特别是战争后期日本占领缅甸之后;在感情上,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对中国的遭遇感同身受,抱有极大的同情。中国人熟悉和尊重的柯棣华大夫就是一个象征,在他背后是印度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 1938年秋,当印度国大党号召印度人组成医疗队帮助中国抗日时,年仅28岁的柯棣华大夫立即放弃了去英国深造的梦想,随印度医疗队从孟买出发前往中国战场。此后4年,他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前线,用自己的精湛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抢救了无数中国将士的生命。他刻苦学中文,后来娶了中国妻子。聂荣臻为他们的儿子取名“印华”,以纪念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柯棣华大夫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去世时年仅32岁。 泰琵说,当时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多次发表演讲支持中国抗日。尼赫鲁还冒着日本侵略军的炮火硝烟访问中国,带去印度人民的声援和支持。在国大党和其他团体的带动下,印度人民踊跃捐献钱物,支援中国抗战。据记载,在1942年举行的“中国日”活动中,印度一次募集捐款9万英镑;次年抗战爆发6周年的纪念日上,印度各界又捐款94万多卢比。这些捐款全部用于中国的抗日战争。 泰琵在谈到中印两国抗战合作时,特地提到了连接两国友谊的三条纽带。一条是美军在1942年到1945年间向中国运送了大约65万吨物资的著名空中航线“驼峰航线”;一条是地面上从印度东北边境的利多经过缅甸北部的密林进入云南的“史迪威公路”;还有一条是从加尔各答经过缅甸到中国南部、为中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抗战提供了重要物资供应的海底石油管道。 中印边界雪山连绵高耸,可正是在这深山峡谷间,盟军支援中国的战时物资得以突破日本的包围圈运进云南。这些运输通道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供应,对中国最终打败日本侵略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泰琵说,中国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的同时,没有忘记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对印度争取独立的运动给予大量声援、同情和支持。泰琵动情地说:“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山水相连的邻国道义上相互声援,物资上相互支持,谱写了一曲合作互助的友谊之歌,为两国长期友好交往增添了新内容,至今仍值得人们缅怀与纪念。”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