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 8月15日,历史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1:54 东方早报

  日本投降第二天,我们加了肉

  左英:87岁,女,原名瞿虹霞,上海市人,中共党员。新四军老战士、中共七大代表、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原上海市人大副主任,现任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一知名小区内,87岁的左英拄着双拐亲自为我们开门,嘱咐保姆为我们倒饮料。60年前的8月15日,她在延安。

  “九一八”事变后,小学毕业的左英考入上海仁济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那个时候是学生,抗日就是像你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摇旗呐喊!”左英说,“中国百年来一直在打败仗,那时候整天就想一定不能做亡国奴。”

  1936年左英加入上海救国会,淞沪会战时在仁济医院救治伤员,“送来就死去的人成堆成堆的,很多人根本就来不及救治。”

  上海沦陷后,左英亲眼看到外白渡桥上的一幕惨剧,一位母亲怀抱孩子要通过由日本兵把守的进入租界的通道,日本兵不让走,她跪着请求通过,残忍的日本兵竟然用刺刀挑起孩子在空中旋转,转了几圈后投进黄浦江。

  1937年就已经参加中国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左英没能在这年入党,因为她只有17岁,第二年她入党。1939年,左英到了位于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做军医。左英在后方救治伤员,丈夫刘培善在前线和日军打仗。“皖南事变”后,左英所属的卫生部以及文化部共300多人受命从新四军盐城新四军军部奔赴延安。

  1945年8月15日,左英和刘培善正在准备离开延安回到安徽继续抗战。傍晚,中央传来了日本宣布投降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左英坦言当时的心情既有兴奋也夹杂着焦急。兴奋的是这是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完全的胜利,那从压抑中突然解脱的快慰自是不言而喻;焦急的是想赶快回到驻地,接受日军的投降。这天晚上,左英和所有的将士们走出他们住的窑洞,唱《太行山上》、《延安颂》等歌曲表达心中的快乐,警卫处的同志还弄来了爆竹。日本投降的第二天,部队还加了菜以示庆祝。“也没有什么,延安只有牛羊肉,加点肉当时已经非常好了。”

  “驼峰航线”飞行员北京迎来胜利消息

  爱德华-汤普森(EdThompson):86岁,现住美国新罕布什尔州,60年前,他是援华美军(2ndTropCareerSQ部队)的一名飞行员。

  午门的甬道、太和殿前的铜龟,对照着60年前的留影,爱德华-汤普森(EdThompson)在故宫里追寻着过去的岁月。

  1945年8月中旬在北京

  1945年8月中旬,日军败局已定,当时在美军印度基地的汤普森来到中国,汤普森说,他们先到的是南京,然后去武汉,最后到的北京。记者问汤普森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他在哪里,汤普森说,作为飞行员,胜利日到来之前,他一直在南京、武汉、北京来回飞,他肯定的说,8月15日胜利日他在北京。

  实际上8月15日前他们已经知道了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根据记者查询的资料,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中立国瑞士向中、苏、英、美转交了乞降照会,表示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所列举的条款。其后的8月11日,国民党政府以及援华美军就开始与驻中国的日军接洽投降事宜。汤普森应该就是在这期间来到中国并到达北京的。故宫里景色依旧,但物是人非,60年前的“笑男孩”如今已经成了颤巍巍的白发老人。8月15日,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V60纪念活动”的一员,曾经是“驼峰航线”飞行员的汤普森感慨万千。

  8月14日的北京酷热难耐,故宫里面游人如织,但每个人的汗都如雨般流淌。已经86岁的汤普森兴致却很高,在阳光下,他抚摩着汉白玉栏杆、站在铜鹤前,一一留影。这是他60年前曾经来过的地方,每个地方他都摆出当年照相的姿势或者手举当年的照片,请记者对比。

  发黄的老照片上,背景是荒凉的故宫,一个年轻英俊的美国军官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汤普森说,这是他1945年8月中旬浏览故宫时拍的。

  “笑男孩”两游故宫

  记者问汤普森,为什么每张照片上的他都笑得那么开心?汤普森大笑着回答:“我当年的绰号就叫‘笑男孩’(laughingboy)啊。”他说,当年他的性格非常开朗,即使被欺负被打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容,所以被战友们叫做“笑男孩”。

  确实,86岁的汤普森现在脸上仍然永远挂着开心的笑。汤普森在铜龟前摆出与60年前一样的姿势让记者拍照,但看到老照片上那个年轻英俊的军官,尽管脸上的笑容依旧,他还是忍不住感慨地摇了摇头。

  八年抗战,我竟然活过来了

  谢蔚明:89岁,男,原名谢未泯,安徽桐城人。黄埔军校16期毕业,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曾任战地记者。1949年秋,任《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记者。

  南京保卫战中,谢蔚明脑子里是“不成功、便成仁,绝不做鬼子的俘虏”的信念。南京沦陷,死里逃生的谢蔚明辗转去了重庆,参加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1940年5月下旬,谢蔚明离开重庆东下宜昌,从1940年夏到1942年,他经常出行去霍山、六安、庐江、舒城、桐城、太湖、望江、阜阳各敌后区,目睹了日军种种暴行,亲见日寇屠村后,抛尸清江。

  1944年,谢蔚明在湖北松滋创办《新湖北日报》鄂中版。“办报时非常艰苦,吃饭就是碎米加干蚕豆。”当1945年8月15日傍晚,在山沟里办报的谢蔚明最早从电台里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真是九死一生的八年抗战,我竟然活过来了,那时激动兴奋的不得了。”

  抗战胜利了祖母父亲不在人世了

  郁琰:85岁,男,黄埔军校16期毕业,曾在浙江战役时参加击毙日军15师团师团长的战斗。上海市虹口区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

  郁琰毕业于黄埔军校16期政训总队。1945年8月15日,当郁琰从电台得知日本宣布投降,当晚就兴奋地去会昌县城唯一的大戏院将这个消息公布于众,顿时所有在场者欢呼雀跃,“很多人又蹦又跳,急不可待地把这个消息带回家。把当时的戏统统搅乱了,没人看戏了。”郁琰说,“当时大家欢庆胜利的场面比在电视上见过的任何一次都要热烈!”

  当年郁琰离开上海去温州没有跟亲人讲,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一心只想抗战,等到抗战胜利,复员后再回到家乡才知道,长期想念他的老祖母和父亲早已经不在人世。

  士兵们用桌椅燃起了胜利的篝火

  蒋术:85岁,男,江苏常州武进人,民革会员。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中国新闻专科学校、华东新闻学院。前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机关干部,现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常务理事、宣教委员会主任兼卢湾区工作委员会主委、上海市卢湾区政协专员。

  蒋术与夫人黄碧涛同为黄埔军校16期毕业生,在黄埔同学中有“黄埔”伉俪之称。蒋术和黄碧涛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已相识相知,但是抗战未能胜利,两人立下“抗战不胜利,不回家乡、不结婚”的誓言。

  1945年8月15日晚上,蒋术所在部队还在训练中,传来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青年军们被狂喜淹没了,大家用力地将军帽抛向空中,燃起了篝火,甚至有人把桌椅也投入了篝火中,整整庆祝了一晚上。兴奋的蒋术作为军官容忍了战士烧掉桌椅,但是他只是默默地望着士兵们狂欢。不久,在战争中相恋六年的蒋术和黄碧涛在福州结婚。1946年,已隐约预感到内战即将爆发的蒋术与夫人选择了复员,亲历过战争的他们不愿再看到战争的残酷。感谢新四军研究会、上海黄埔同学会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作者:早报记者 杨华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