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鬼子‘去哭’,我们过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2:03 东方早报

  “那一天,战败的日本军队在宁波投了降,遭缴械的日本兵一列列空着手、耷拉着脑袋行进到集合点。因为垂头丧气,靴子在与地面摩擦时失去了以往雄纠纠的气势,而因节奏拖沓发出来的声音刚好与宁波方言‘去哭,去哭’谐音。”

  这是60年前的今天,年仅9岁的中共党史、上海抗日史史学家、闸北地方志副主编张兆熊在自家院子门口看到的情景。

  投降日,日军病恹恹

  现年70高龄的张兆熊老先生,童年是在浙江宁波度过的。据其回忆,他的老家位于宁波药行街大来巷238号,而当时侵占宁波的日军宪兵司令部距离他家不过500米左右。因此,张老先生的家便成了日军投降撤军的必经之地,而他自己也成了宁波日军投降的见证人之一。

  只有喜悦,没人喊累

  “那一天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张兆熊告诉记者。据其回忆,那天早上10时左右,大街小巷遍地欢声笑语,“日本鬼子滚出去了”,“胜利啦,胜利啦”,人们高举着红旗、彩旗上街游行。而当时还是个孩子的张兆熊也兴奋地参加了这支自发组织的游行庆祝队伍。

  “从早上直至深夜,人们来来往往,由当时的东门街、开明路、药行街到灵桥路及东渡路、百丈街,绕着宁波城转上好几个来回,只有喜悦,没人喊累。”

  而在游行庆贺期间,随处可见宁波本地的艺人吹起丝竹、踩着高跷,而除了使用二胡、小喇叭等古典乐器外,一些会提琴、洋号等西洋乐器的市民也照吹不误,继而在各条大街载歌载舞。

  “整个场面热闹得就像过春节,等到夜色一降临,人们还打起一盏盏灯笼,继续庆祝,直到凌晨时分,庆贺的人们才渐渐散去,而转日又同样如此。”张兆熊笑着告诉记者。

  “去哭,去哭,我们过节”

  那边,昔日气焰嚣张的日本鬼子排起一列列队伍,大概有四五百人的样子,两手空空,垂着脑袋从庆贺的人群旁经过,准备到集合点撤离。“他们连正眼都不敢瞧我们一眼。”为此,张兆熊当时还曾淘气地朝鬼子兵扔了一块泥巴,“解气啊,对他们是恨之入骨。”

  因为鬼子兵的靴子发出的摩擦声音“垂头丧气”,而听上去和宁波当地的方言“去哭,去哭”谐音,所以在民间就流传开来“(鬼子)去哭,去哭,我们过节”的说法。

  了解史实后满腔愤怒

  后来,因为要编写一本闸北地方志,来到上海的张兆熊,再次和当年的“鬼子”打上了交道。“1932年‘一·二八’日军入侵上海,次日商务印书馆立即遭到日机狂轰滥炸的一幕,让我对当年的日军恨之入骨。数十幢大楼、厂房、仓库、员工宿舍等均毁于一旦。白天浓烟滚滚,黑夜火光冲天。烧毁的纸灰甚至随风飘至租界、南市,这是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幸存者告诉我的。”张兆熊介绍。

  据悉,在战争伊始,当时侵略上海的日军头目盐泽辛一跟下属说了这么一句作战部署,“炸掉闸北的几条街道,半年内就可恢复元气,只有把商务印书馆给炸掉,才能让源源不断的中国文化从这一代开始慢慢枯竭。”

  张兆熊先生表示,日军的狂炸毁商务印书馆,使得一大批古籍善本、孤本、珍本毁于战火。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欠下中国人民的又一笔孽债,也坚定了他十年如一日辛勤研究抗战史的决心。从9岁时“开心得像是过节”到了解史实后的满腔愤怒,张兆熊归结为“是每个中国人在了解这段历史后,油然而生却又无法忘却的刻骨铭心感”。他希望,在“八·一五”纪念抗战胜利那一天,大家不仅仅有流露在外的喜悦之情,当缅怀历史的纪念方式化作自觉又内在的行动,华夏儿女才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商务印书馆资料选自张兆熊先生所著的《不可忘却的岁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