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知青岁月珍藏在记忆的博物馆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0:21 宁夏日报

  吴宣文,一个杭州知青,这一生十年当农民,三十年当干部,四十年间,从年少到花甲,真是岁月不饶人,当年那个南方文弱青年早已被岁月磨练成了地道的西北汉子,只是偶而的乡音还能依稀听出南方的痕迹。手上老茧和陈永贵的一样厚

  刚来宁夏时,吴宣文和同伴8人分到永宁县胜利公社先锋大队第八生产队,一个紧靠沙漠的贫瘠的地方。从江南水乡来到荒凉的塞北,每天五更起床,挖大沟、拉板车、扛粮包、
堆麦垛,一天十几小时的高强度劳动,累得睡下来就不能动,连枕头掉到炕下也没力气检起来。

  讲起那些在困难的日子里关心过自己的父老乡亲,吴宣文心中充满感激,尤其对已经病逝的邻居大姐,吴宣文依然很怀念。邻居大姐是个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家境很差,常常连买盐的钱都没有,总是要等到养的鸡下了蛋去换钱,才有盐吃。她知道知青从城里来,不会用柴锅,经常让自己的孩子帮着知青烧火做饭,为此,吴宣文一直念念不忘,后来,自己有能力了就常常帮助这位善良的好心人。

  经过艰苦锻炼的吴宣文,成了村里干活的好把式,手上也磨起厚厚的老茧,用手往身上一摸,常能把衣服挂起毛丝来。乐观自豪的吴宣文说:“我和陈永贵握过手,我的老茧和他的一样厚。”率先在全区推广包产到户

  下乡第五年,当地老百姓信任他,推荐他养猪,于是全县第一个集体养猪场办起来了。由于抓科学种田,吴宣文蹲点的生产队当年粮食增产幅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他自己还编写了30多万字的农业科普教材。

  吴宣文从生产队长干到大队团总支副书记、公社生产干事,1975年担任永宁县望远中学副书记,副校长,农大教导主任,李俊公社管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1983年6月,吴宣文调任中共永宁县委副书记,11月担任县委书记。

  一步一步从农村基层干起来的吴宣文,深知农民疾苦,也深深热爱这片黄土地,1980年,他在全区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三统、二推、一包”联产到户责任制,在他任职的三年时间里,全公社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种经营收入增长了四倍,李俊公社被评为全区四个农业“模范集体”之一。

  他发动全体机关干部和数万群众,自己动手修筑了县城东环路和34公里的沿山西大路。他带领县干部到上海、浙江考察,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签定15个行业的30多个协作项目。

  这些在改革开放初期都是新鲜事,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强县”之举。胡锦涛曾接见过吴宣文

  “知青像一颗种子,在农民群众中生根、开花、结果。”

  知青经历中,最让吴宣文记忆深刻的事是胡锦涛书记的话。

  那是1983年春的一天,天气还略有寒意,胡锦涛书记兴致勃勃地来到“模范集体”李俊公社,听说3年时间公社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种经营收入增长了4倍,很高兴。当知道担任李俊公社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吴宣文是知青时,更加赞叹他的工作能力,胡书记亲切地问:“宣文同志,你一个杭州知青是怎么把一个公社的党团工作和科学种田工作搞得这么好?”吴宣文自信地回答:“一靠政策,二靠农民群众。”

  正是因为那段刻骨铭心的苦日子的磨练,他深深了解农民群众疾苦,知道他们盼什么、想什么,因此,身在领导岗位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解疾苦,让群众富裕起来,成了吴宣文一生的信念。

  现在,吴宣文从宁夏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岗位上退居二线,在自治区政协常委的角色上,依然坚持不懈地为“三农”、为社会底层群众群众鼓与呼。而知青岁月已像文物一样珍藏在他记忆的博物馆里,那里的经验和智慧使人能够深切地懂得底层社会,懂得善待别人,懂得面对困难。(本报记者蒋萍)新闻来源:华兴时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