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遗产”杨吴城濠亟待正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0:38 南京报业网 | |||||||||
【南京日报报道】“山水城林”是南京城的特色,历朝历代在此修筑城池都充分利用了南京的山水资源,直到今天,南京老城区的许多街巷依然沿袭了几条古河道的走向。然而,在南京建城史上有着标志性作用的杨吴城濠却被后人张冠李戴误读了数百年,至今依然被混称为秦淮河。近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通过本报呼吁为杨吴城濠正名,留住南京的这份“地名遗产”。
见证1000年前南京复苏 今天的南京地图上,紧依龙蟠中路西侧的一条河道被标为“秦淮河”。这条河北起珠江路口的竺桥,向南一路流过逸仙桥、复成桥,在通济门的大中桥下出城汇入外秦淮河。“其实它并非秦淮河,而是1000年前杨吴时期人工开挖的护城河——杨吴城濠。”贺教授向记者出示了一幅“南唐江宁府图”,其中可以清楚看到,竺桥至白下桥(今大中桥)间的水道在东城墙下流过。公元589年,隋灭掉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陈。随后隋文帝杨坚下令将六朝都城建康夷为平地,变成耕田。这场浩劫一直持续到300多年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割据江淮地区的是唐王朝分封的吴王杨渭,他本人坐镇扬州而派大将徐温镇守金陵。徐温来到金陵就命手下陈彦谦负责重建金陵城。杨吴城濠便是人工开挖的金陵城东城墙外的护城河,即为1000年前南京城的东界。贺教授向记者介绍,宋代《景定建康志》中记载当时杨吴城濠宽25丈(近77米),可见是集防御和交通功能为一体的重要水道。如今这段河道最宽处依然还有40米,而且走向笔直,风采不减。 明朝人错当青溪 然而,杨吴城濠的名字却早早就被湮没了,差错始于明朝。明朝嘉靖年间王俊华编修了介绍明初南京城地理的《(洪武)京城图志》。在介绍“青溪”时他写道,在竺桥、复成桥下流淌的河流是东吴孙权开凿的青溪。此后直到民国时期人们一直把这段杨吴城濠当作青溪。其实,孙权开凿的青溪并没有从竺桥下穿过,而是在竺桥北岸转向西而去。在竺桥北侧至今转向遗迹犹存。随后沿“青溪里巷”(今黄家塘)、东箭道一路南流,穿过长江路、中山东路,沿利济巷、新巷、大杨村、长白街,过四象桥,最后在淮清桥下汇入秦淮河。“青溪是六朝建康都城的东界,比较杨吴城濠的位置,可知金陵城比建康城东扩了许多。”贺教授说,金陵城建好后,青溪被包含在了城内,杨吴城濠的开挖又让它失去了大部分军事和交通的功能,所以逐渐萎缩湮塞。这才最终导致了青溪大部分河段在今天的南京地图中消失。 “地名遗产”需正名 建国以后,杨吴城濠被称为青溪的错误用法虽然停止了,但却被冠上了另一个错误的名称——秦淮河。实际上,真正的外秦淮应该是出了大中桥的那段水道。对此等错上加错、指鹿为马,贺教授深表可惜。他告诉记者,杨吴、南唐时期筑金陵城基本奠定了今天南京市区的水系布局,杨吴城濠便是这段城市发展脉络中的最珍贵遗存。当年杨吴城濠是绕金陵城一周的,而如今它处都已消失,只留下了这段东界,意义不言而明。如果再不正名,南京的这份“地名遗产”又将会消失了。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实习生 巫莹(编辑 五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