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刑事诉讼法重点难点提示及相关解析(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7:18 法制早报

  -名师讲座-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的重点提示

  □中国政法大学刘玫教授

  第十一章立案

  本章考查的重点是“立案的条件”和“立案监督”,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应侧重复习法条。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刑诉法”第84条):

  1.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直接发现,注意此处规定没有法。

  2.报案:(1)主体:一切单位和个人。(2)内容:有犯罪事实。

  3.举报:(1)主体:除被害人以外的一切单位和个人。(2)内容:既有犯罪事实,又有犯罪嫌疑人。

  4.控告:(1)主体:只有被害人。(2)内容:既有犯罪事实,又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5.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注意此处的自首是程序性的,即主动投案。

  6.自诉人的起诉。

  二、立案条件

  1.公诉案件的立案条件:(1)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认为有犯罪事实;这一事实需要由相应的证据证明。(2)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注意: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立案。在决定是否立案时,没有证据证明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没有“刑诉法” 第15条规定的情形的就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

  自诉案件除了应当遵守上述两个条件以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案件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2)属于该法 院管辖;(3)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三、立案材料的接受

  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以及自首,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管辖,都应当接受。

  2.审查后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首人。

  3.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四、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1.对立案材料的处理结果是立案或不立案。

  2.无论是立案还是不立案,都必须是书面决定。

  3.不立案的决定应当告知控告人,控告人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五、对不立案监督的程序和方法

  1.对被害人的救济:(1)如果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却不立案的,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人民检察院对不立案的监督

  (1)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 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 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2)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7日内应当将说明情况书面答复人民检察院。人 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发出《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该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公 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六机关规定”第7条)。

  (3)人民检察院在立案监督中,不得进行侦查,但可以对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所依据的有关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 。

  (4)对于由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 机关不予立案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77条)。

  第十二章 侦查

  本章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侦查行为的程序、侦查终结、侦查羁押期限和补充侦查。“侦查的司法控制”和“侦查监督” 是今年的新增考点,考生应当熟悉相关法条的规定,掌握侦查监督的对象、程序和措施,要特别注意有关纠正违法通知书的规 定。

  一、侦查行为

  1.讯问犯罪嫌疑人

  (1)地位: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必经程序。

  (2)主体:在侦查阶段只有侦查人员才能进行讯问,即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 责进行。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3)讯问的地点: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有两处: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犯罪 嫌疑人的住处。注意: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异地讯问,即不能指定不在其居住的市、县范围内的地点进行 讯问。

  (4)讯问人与被讯问人的关系: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 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 问题有权拒绝回答。

  (5)对特殊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①聋哑人: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明笔录。

  ②未成年人:讯问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时,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③不懂当地语言的人: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讯问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当为他们翻译。

  (6)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制作讯问笔录

  应当将笔录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 出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犯罪嫌疑人请求自行 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也可以要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

  (7)禁止用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等手段逼取口供。

  (8)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 、控告,侦查人员有告知义务。注意:侦查阶段介入诉讼的律师的身份并不是辩护人。

  (9)对同案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应当个别进行。

  2.询问证人、被害人

  (1)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 安机关提供证言,但是不得另行指定其他地点(“六机关规定”第17条)。

  (2)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3)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4)询问被害人,适用询问证人的程序。

  3.勘验、检查

  勘验的对象是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而检查的对象则是活人的人身。勘验、检查共有现场勘验、物证检验 、尸体检验、人身检查和侦查实验这五种。

  (1)现场勘验,应当有与案件无关的二名见证人在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67条)。

  (2)尸体检验

  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不必经过家属同意,但死者家属有权到场。

  (3)人身检查

  ①对象: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

  ②目的: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

  ③检查强制程度: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绝检查,可以强制检查,但对被害人不得强制检查。

  ④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医师进行。注意:对工作人员要求是女工作人员,但对医师则不要求一定是 女医师。

  (4)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复验、复查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人 民检察院可以派员参加;也可以自行复验、复查,商请公安机关派员参加,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参加(《人民检察 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56条)。

  (5)侦查实验

  ①适用条件:a.为了查明案情;b.用其他手段无法查明;c.经公安局长或检察长(对于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 批准。

  ②禁止性规定: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刑诉法”第108条、《人民检察院刑事 诉讼规则》第171条)。

  4.搜查

  (1)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

  (2)进行搜查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

  (3)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但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 行搜查。

  (4)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5)搜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 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5.扣押物证、书证

  由于扣押物证、书证通常是在勘验、搜查时进行的,所以法律对扣押没有作出严格的限制。因此,扣押时不需要专门 出示扣押证。这可以从《刑事诉讼法》第114条推断出来。该条规定:“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 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应当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

  (1)一般物品、文件的扣押

  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 盖章,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

  (2)对邮件、电报的扣押

  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 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侦查人员个人无权决定。

  (3)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①侦查机关可以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但是不得对存款、汇款进行划扣或重复冻结。

  ②对于在侦查、审查起诉中犯罪嫌疑人死亡,对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应当依法予以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的,可以 申请人民法院裁定通知冻结犯罪嫌疑人存款、汇款的金融机构上缴国库或者返还被害人(“六机关规定”第19条)。

  (4)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邮件、电报或者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3日以内解除 扣押、冻结,退还原主或者原邮电机关。

  6.鉴定

  (1)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自侦案件时,鉴定要由检察长批准,由人民检察院技术部门有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必 要的时候,也可以聘请其他有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但是应当征得鉴定人所在单位的同意(《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 00条)。

  (2)侦查机关应当为鉴定人进行鉴定提供必要条件,及时向鉴定人送交有关检材和对比样本等原始材料,介绍与鉴 定有关的情况,并且明确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得暗示或者强迫鉴定人作出某种鉴定结论。

  (3)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签名。

  (4)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 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注意:对于罪犯确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由省 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

  (5)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对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作出的鉴定结论,经质证后,认为有疑问,不能作为定案 根据的,可以另行聘请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医院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不能另行聘请其他鉴定机构进行补充鉴定或 者重新鉴定(“六机关规定”第18条)。

  (6)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有权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 新鉴定(“刑讼法”第121条)。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自侦案件时,办案部门应当把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 、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应当告知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诉讼代理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 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诉讼代理人提出申请,经检察长批准,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但应由请求方承担鉴定费 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05条第1款)。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鉴定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时 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六机关规定”第33条)。

  7.通缉

  (1)通缉的对象是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2)发布通缉令的权力由公安机关行使。人民检察院侦查直接受理的案件,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或者 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脱逃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作出通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将通缉通知书和通缉犯的照片、身份、 特征、案情简况送达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追捕归案(《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16、218条)。

  (3)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 机关发布。

  8.辨认

  (1)决定权

  公安机关进行辨认要经负责侦查的部门负责人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检察长批准。

  (2)辨认的组织

  要在侦查人员的组织下进行,每次参加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多个辨认人进行辨认时应当分别进行。

  (3)被辨认人的人数要求

  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受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对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人民 检察院自侦案件的侦查中,辨认犯罪嫌疑人时,受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5人,照片不得少于5张。

  (4)辨认的对象:活人、照片等,被辨认的条件要相似。

  (5)人民检察院主持进行辨认,可以商请公安机关参加或者协助。

  (6)辨认的经过和结果要形成笔录。

  (7)保密: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的,侦查人员应当为其保密。

  二、侦查终结

  1.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处理

  (1)正常情况

  经过侦查,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 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2)特殊情况

  在侦查过程中,对于不应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 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2.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处理

  (1)正常情况

  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经过侦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 制作起诉意见书。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应当制作不起诉意见书。侦查部门 应当将起诉意见书或者不起诉意见书以及其他案卷材料,一并移送本院审查起诉部门审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 34、235条)。

  (2)特殊情况

  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写出撤销案件意见书,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撤销案件(《人 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37条)。

  三、侦查羁押期限

  1.侦查羁押期限的起算

  侦查羁押期限,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被逮捕以后到侦查终结的羁押期限,也就是说,羁押期限的起算,从犯罪嫌 疑人被逮捕之日开始。

  2.普通案件

  (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

  (2)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3.四种特定案件

  下列案件在上述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1 )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4)犯罪涉及 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4.特别严重案件

  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上述规定延长的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注意: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 4条、第126条和第127条规定的条件,需要延长犯罪嫌疑人侦查羁押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六机关规 定”第31条)。

  5.期限的计算

  (1)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本法第124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2)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由公安机关决定,不再经人 民检察院批准。但须报人民检察院备案,人民检察院可以进行监督(“六机关规定”第32条)。

  (3)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 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4)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5)因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四、补充侦查

  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收集证据的一种侦查活动。 补充侦查并不是每个案件都必须进行的活动,它只适用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补 充侦查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实施。补充侦查有两种:

  1.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

  (1)补充侦查的方式有两种:①退回补充侦查;②自行侦查。注意: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案件,不 适用补充侦查。

  (2)审查起诉阶段的自行侦查没有次数限制,但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决定自行侦查的,应当在审查起诉期限内 侦查完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9条)。

  (3)退回补充侦查法律规定了1个月的时间,并以2次为限。注意:对于在审查起诉期间改变管辖的案件,改变后 的人民检察院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2款规定的案件,可以通过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退回原侦查的公安机 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改变管辖前后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总共不得超过2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71 条)。

  (4)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2.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

  (1)公诉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因为需要补充侦查而建议延期审理的,法院应当接受。检察院建议的次数不得超过2 次,且每次补充侦查的期限是1个月。

  (2)补充侦查完毕移送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3)补充侦查期限届满未提请法庭恢复庭审的,按照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处理。

  (4)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只能由检察机关主动提出,人民法院无权直接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5)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6)合议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被告人可能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而起诉和移送的证据材料中没有这 方面的证据材料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刑诉法解释”第159条)。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