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民谈:首钢历史性大搬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1:23 现代文明画报 | |||||||||
创建于1919年的首钢,是北京为数不多的以首都冠名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北京的标志性企业。到200 3年末,首钢资产总额为477亿元,在册职工达到13.51万人,占首都产业工人总数的1/6;2004年,首钢实现 销售收入619亿元,实现利润12.47亿元,均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如今首钢将搬迁到渤海湾上的一个小沙洲———曹 妃甸。这次搬迁被有关专家称为我国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最系统的城市特大型企业搬迁工程。
朱继民: 安徽省宿县人,1946年3月生,大学文化,1970年8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矿建专业,1993年12月晋升 高级经济师,2002年9月晋升高级工程师。 1970年至1997年2月,在鞍钢任技术员、总经理助理等;1997年2月至1999年12月,任水城钢铁 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9年调入首钢,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现任中共北京市市委委员、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副部级。 -本刊记者 王立忠 朱鹤飞 摄影记者/唐卫 搬迁的决心 记 者:朱董事长您好,首先恭喜首钢的乔迁。首钢搬迁是国内外最关注的事情,对于这一举动,人们最关心的是 :它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将要产生的作用。另外,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来进行这次首钢的搬迁? 朱继民:首钢搬迁规划自1998年的“九五”期间就已经开始,历经三个阶段,用了六、七年时间才将此事确定下 来。客观来说这项决定是根据我们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状况。因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 源浪费、环境污染、投入和产出效率比较低等情况。特别现在更注重寻求发展质量,已进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阶段。在这个规 划过程中,如果没有这些新的发展理念,就不会提出搬迁这个概念。特别是在十六大之后,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节 约型社会,建立中国循环经济,我们正是在这种大的科学论断背景下才作出这项决定。 从我国总体钢铁产量来看,2002年超过2亿吨,今年将会超过3亿吨,这两年是中国钢铁业的高速发展阶段。一 方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需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例如:能源紧张、运输紧张、消耗水平 高,如果再这样走下去,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首先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不够,虽然钢厂的产能一直较高,但大多属于消耗高、污染比较严重、装备水平比较低的 钢厂。这部分产品目前仍占我国产能的40%左右。要实现钢材质量发展的转变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其次是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问题。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偏低,像日本、韩国、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前三名钢厂占国 家总产量的50%以上,甚至达到70%以上,而我们国家前10名钢铁公司大体上也就30%左右。产业集中度偏低严重影 响了我们整个结构的改善。 再就是钢铁工业布局问题。在目前的70多家钢铁企业中有18家在省会城市,另有20多家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这种产业上的布局明显是不合理的,必然导致运输和物流上的浪费,不可能面向国内外这种竞争上的需要。但搬到曹妃甸后 ,不只可以面向国内外市场,面向华北腹地,而且可以有效利用港口天然条件,进出50万吨货轮,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生产 ,在布局和范围上更宽更大。 目前,国务院已将北京的发展定位为国际化都市、新兴城市、文化名城和全国人民的首都。由于首钢的位置正好在长 安街沿长线上,势必影响北京的下一步城市空间拓展。而且北京要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所有这些因素导致首钢必须面临 着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国家的各部委、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钢共同参与论证,最后 国务院作出首钢实施搬迁调整批文。 记 者:首钢现在搬迁进展如何,是计划中还是已经开始? 朱继民:实际上在国务院批准搬迁之前,我们已经认定这项规划是可行的。所以我们从2003年已经开始准备,在 河北省组建了一个事业中心,专门从事进港的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港口的建设。国务院今年2月批复之后,我们3月份 就迅速组织人员,在曹妃甸进行“吹沙造地”。现在“吹沙造地”已经吹出了三分之一,预计到今年8月底便可以造出10平 方公里,将全部用作工厂用地;明年上半年,我们工厂建设就可以开展;到2008年上半年,一期工程就可以建成投产;2 010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同时,北京钢铁业全部停产。如果没有完成搬迁,2007年削减首钢的产量,2008年举 办奥运会时全面停工。我们现在的一切工作都是在围绕这个进度来进行安排,而且各级政府对我们这项规划抓得非常紧,对每 一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北京市对首钢搬迁调整分成了七条图线,都已排好了时间,我们首钢就是按照北京市的要求也 相应安排了整个时间,现在整个搬迁正在进行中。 搬迁后的定位 记 者:搬迁之后的新首钢是如何定位的? 朱继民:从首钢新钢厂的设计理念来说是站在当今最先进的理念,包括: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社会友好、生产我国 急需的高端产品。按照这个理念来打造,我们将走出循环经济之路,发挥综合性钢厂三个功能:制造材料、能源转换和消纳社 会废弃物。既实现内部循环,又实现企业、社会这种大的循环。比如我们新钢厂建设完成后,可以通过能源转换发出40亿度 以上的电力。这完全是靠能源转换来完成的,而无需新建发电设施来完成。 从减少每吨钢综合能耗方面来看,我们国家去年每吨钢的综合能耗是825公斤标准煤,而我们新建的钢厂的每吨钢 是671公斤标准煤,平均下降了25%。 从水消耗方面来看,我们争取做到零排放,也意味着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而且部分工艺将实行海水 冷却。从每吨钢消耗的新水来看,我们国家每吨钢消耗12吨新水,我们首钢是5.15吨新水,而新钢厂建成后,每吨钢消 耗的新水将是3.85吨。从能耗和消耗指标来看,我们塑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我们不生产国家不需要或者过剩的产品 ,我们定位生产的是国家急需的造船、锅炉、桥梁、管线、汽车和电器等用板。这些不但是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且附加值也 较高。 从环保方面来看,现在的首钢里面已经花园遍布,可以说首钢在环保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新的钢厂建成之 后各个方面将大大优于现在的首钢,不只是生产水平将出现大幅度的飞越,而且将更加重视环保。我们的目标是要将新首钢建 成为一个花园式的、旅游、环保的新兴工业城市。 记 者:据说首钢搬迁之后一分为三,首钢集团对此将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朱继民:实际上,我们首钢现在提出的是4加1战略,或者可以称之为1加3再加1战略。国家提出让我们沿海建设 面向未来的大型钢厂,所以钢铁工业将作为首钢的核心部分做精、做强、做大。这是我们的核心战略,也就是1。相关产业包 括:电子机电制造业、服务业、矿产资源业和建筑业,这就是我们的4。这四个产业都可以面向市场,可以服务钢铁也可以服 务社会。我们将借助首钢搬迁之机,来对这四个产业进行发展。新首钢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四个产业起到带动作用, 我们则可以抓住这个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所以现在我们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加快创新发展的 步伐。使得我们企业的相关产业以及新钢厂的建设都能成为这些行业当中的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 首钢目前的战略思想就是:一个核心产业加上四个优势产业再加上首钢的海外产业。首钢海外产业也完全可以借助首 钢的发展来提升自身水平,来拓展新的海外市场。像我们香港的四个上市公司,这三年在不停地进行结构调整,已经获得了香 港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今年我们的海外工程总包合同金已达8000万。我们完全可以说:首钢是一业兴、多业兴。 搬迁后的问题 记 者:首钢搬迁还带来了人员的安置、子女上学和就业的问题。关于这方面,首钢是如何协调解决的?职工的态 度如何? 朱继民:首钢作为一个老企业,它的搬迁对职工的就业不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但是,从 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如果要提高竞争能力,势必就要提高它的劳动生产效率。如果我们仍坚持过去老钢厂的一套,那我们带到 新首钢的还是落后的。新首钢是21世纪现代化的钢厂,随着它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它所需要的工人数量势必就要减少。 即使我们不搬迁,首钢仍要进行大型化、现代化、自动化的改进工作,仍然存在对职工进行妥善安排的问题。只是因为时间短 显得我们任务急迫,所以需要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全公司在国务院二次批复之后,一方面迅速对职工进行了传达,希望他们能站在国家发展、企业 未来和产业未来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赢得了广大职工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在全公司开展了“全员提素”的活动,根据新钢 厂的要求,由首钢为职工提供所需的培训条件,职工自己选择岗位,根据岗位的需要自己去提高所需的素质。现在首钢正在开 展全员学习、全员创新的活动,来满足未来钢厂发展的需要。即使是这样仍然会有1万多人面临再就业,所以我们将利用北京 原首钢的所在地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多方面的分流安置来解决职工就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将会是很系统、复杂、艰难 的,但首钢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必须要把人放在第一位进行考虑,做到员工满意。 首钢搬迁后的曹妃甸离北京并不很远,也就230多公里。现在的交通条件已今非昔比。高速公路离我们新首钢只有 几十公里的距离,而我们正在这一地段修建新的高速公路。将来高速公路修好之后,我们的职工可以采取集中休息、集中工作 的方式在新首钢工作。比如集中工作一个星期,回京集中休息两三天。另外,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北京、天津、唐山等 地的职工相互就业的选择将越来越宽。所以,我们职工的子女上学和就业不存在什么问题。 另外,首钢这次搬迁再一次体现了我们首钢工人的优良传统:能吃苦、能战斗、有大局观。就算搬迁这样的大事,在 我们将首钢搬迁的重大意义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告知给广大职工后,87%的职工是拥护的,10%左右的职工表示犹豫,只有 3%的职工表示反对。 记 者:北京、河北对首钢的搬迁分别表示什么态度? 朱继民:从1979年到2003年,首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可以说,首钢在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钢的搬迁对地方政府的利税的确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过北京和河北两地这几年并没有什么争论, 一直都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协商。按首钢现在状况每年将产生百亿元的利税,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从长远利益出发,表 现出了很大的胸怀。尽管北京受到了损失,但为了北京未来的发展,也为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北京市政府正在全力以赴地 推进这项工作进程。 河北省也提出完全按照合情、合理的方式依法、依情来处理这个问题。目前双方的气氛非常好,河北和北京基本已经 达成共识。河北省表示:欢迎首钢到曹妃甸来发展;支持首钢在华北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战略结构调整;全力以赴为首钢提供 外部配套设施。 此次搬迁虽然涉及到北京、河北双方的利益问题,但双方都表示理解,能够站在前瞻性的角度出发。没有像社会上传 出的那样出现大的分歧。北京市领导和河北省领导都站在环渤海经济区,站在国家利益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 记 者:首钢搬迁河北后,是否存在水、电、煤和运输方面的问题? 朱继民:钢厂用水问题,已经被纳入河北省这个区域的整体规划当中。从河北水利部门已经提出的科学报告来看,对 钢厂的需要是可以满足的,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的用水量要大幅度下降。从优化结构来看,消耗少的同时能产生更多效益的企业 是河北省重点保障的企业,而首钢就是这样一家企业。所以河北省将会通过淘汰落后的小企业等措施来解决首钢的用水问题。 目前这个问题已落实。 在电的问题上,我们企业可以通过能源循环发电满足自身需要的60%,剩下的部分,将由河北地区通过高压线输送 。实际上,现在高压线输电已经到了我们新钢厂的所在地,预计到今年年末就可以开通施工条件。 目前首钢在北京消耗的煤已经不存在供应上的问题,而搬迁到曹妃甸之后,新的钢厂所消耗的煤只会减少,不存在新 增的问题,所以煤的供应完全没有问题。 从运输上来看,如果首钢搬到曹妃甸每年减少铁路运输量就达到1300万吨,今后铁矿石的运进都通过海港直接送 到,大大节约了运输上的成本。 记 者:首钢搬迁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序解决秦皇岛和唐山地区铁矿的无序开采? 朱继民:从以后来说,虽然我们必然会推动整个华北地区钢铁业的结构调整,带动整个钢铁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属于 材料工业,它必然带动上下产业链的拓展,这种拓展将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但地方的开采问题还需要政府一些 矿产资源的政策,不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首钢作为一个企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新钢厂的出现只能加速该地区的优胜劣汰 。 搬迁的历史意义 记 者:首钢搬迁所带来的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体现在哪里?您是怎样看待这次历史意义上的大搬迁? 朱继民:首钢搬迁具有几方面战略意义,一方面贯彻了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消耗少,产出高, 节约型发展,环境污染少的道路。另一方面也贯彻了我们发展是硬道理这个观点,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首钢问题是历史造成的,如何发展,要符合新的布局。我们将通过这种新的发展途径,来解决我们老区积累多年的问 题,同时也提高了我国钢铁工业的竞争能力。所以从综合方面考虑,尽管首钢会面临短期困难、短期阵痛、人员安置问题,甚 至整个产业布局带来的困境,但我们首钢有信心克服企业自身的困难。为了我们的民族产业,钢铁工业的合理布局,面向国内 外未来的竞争,也为了首钢十多万人的前途,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决策。 记 者:您认为首钢何时能够正式步入“世界500强”? 朱继民:我们首钢现在还没有提出何时进500强,实际上如果首钢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会步入世界500强 ,不用我们去刻意强求。2003~2005年,首钢提出的是要苦干三年打好四个基础。这四个基础包括:思想文化基础、 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才资源创新。这四个基础打好了,就为我们后五年更大的制度调整奠定了基础。从2006~2 010年,我们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我们将在四个基础之上向更大空间拓展,核心竞争能力更大幅度提升,整个经济总量的进 一步扩大进军。我们相信2010年,首钢非常有希望进入世界500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