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黑龙江炼油企业体验断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1:35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驻哈尔滨记者王建威报道 俄罗斯今年出口至中国的石油预计供应量将下调30%,一些“饥肠辘辘”的中国石化企业已隐约体验到了“断炊”之痛。

  运油车不超过10列

  “据我所知,俄罗斯真正给中方运油的车不超过10列。原来‘换装’是把原油从俄方
车上倒至中方车上,用中方列车发送至各地。这不会影响俄方车皮周转。但由于铁路‘换装’无法应对俄对华原油运送量不断加大的情况,双方开始‘换轮’,将俄方罐体吊至中方列车上运走”,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营销调运部副主任王晓旭介绍,“但是从‘换装’改成‘换轮’后,对华铁路运油占用了部分俄方车皮,反而加剧了俄方铁路运力的不足”。

  据介绍,由于受铁路运输能力的制约,俄方原油集散地无法达到向满洲里口岸全年运送1000万吨原油的计划。王晓旭介绍,俄方列车目前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企业自备列车,另一部分为铁路列车。原来俄罗斯尤科斯公司的列车最多,几乎占口岸俄罗斯车皮总量的近80%,而现在有尤科斯标记的车皮只占1/3左右。其它车皮大多为俄方石油公司租用的“杂牌军”,这势必增加了俄方石油公司的运输成本。

  企业生存的惟一希望

  “如果俄方原油供应量下调至700万吨,对企业影响会较大。(我们公司)今年年初计划加工俄罗斯原油100万吨左右,而截至6月末企业仅完成42万吨,今年肯定是要‘掉’计划,”王晓旭说,“从目前满洲里原油到货量看,下半年恐怕连42万吨都完不成。”

  据了解,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于2000年4月,在国内石化企业对俄罗斯原油普遍不认可的情况下,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吃螃蟹”(加工俄罗斯原油)的企业。目前该公司俄罗斯原油实际加工量位列黑龙江省之首。

  据了解,俄罗斯原油占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年加工计划的33%:“100万吨俄油,200万吨大庆油”。而目前企业年加工能力是450万吨,目前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由于总体资源不足,同类石化企业加工量无法达到饱和状态。大庆油田逐年减产,俄油无法保障,规模较小的炼厂只能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而‘加工量越小,生产成本越高’本身又是一对矛盾。企业只能考虑增加终端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化工产业链条。”王晓旭说。

  “对于俄罗斯原油,像我们这样的内陆石化企业,不依靠也得依靠,”王晓旭颇感无奈地说,“大庆原油的逐年减产,意味着我们从大庆油田‘分羹’机会逐年减少,而中东原油成本又过高,将来俄罗斯原油似乎是企业生存的惟一希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宋魁说:“如果俄方出口中国原油供应量下调30%,对中方石油加工企业会有一定影响,但只是暂时现象;就目前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原油运输成本较高,一些俄罗斯石油公司确实感觉得不偿失。”不过,宋魁也认为,“铁路运费过高等问题已给俄罗斯原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俄内部也在进行调整,从长期解决中俄两国石油运输问题着手,首选还是修建石油管道,以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中国不能坐等支线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葛万青报道 俄方突然减少对华石油运量,中方将作何反应?中石油公司以及负责中石油进口俄罗斯石油业务的中联油公司均拒绝透露任何消息。只称将在8月下旬发布公司中期业绩。据安排,俄罗斯输往中国的石油都是通过铁路运输的。中国之前希望今年能从俄罗斯进口1000万吨原油,到2006年达到1500万吨。

  从俄罗斯境内直达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处满洲里口岸的运油线路承担着50%以上的中俄石油贸易。满洲里海关有关人员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介绍道:“现在还不知道俄方降低对中国原油出口会对满洲里口岸产生何影响。一般来说,6~10月应该是进油的高峰期。而到了冬天,由于温度低,运来的冻油要经过加热后对抽到中方的油罐,速度较慢,进油量也就减少。”

  李福川对《国际先驱导报》强调:“从这一事件,我们也能看到铁路运油存在的运价高,运力限制等不利因素。因此,中俄石油供应的最佳方式仍是管道运输。”他说,与铁路运输相比,管道运输成本低,更具稳定性和竞争力。

  对于已经确定建设的自东西伯利亚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输油管道,俄方称在该远东石油管道完工以前,将首先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支线。但李福川提醒说,支线的决定还仅是俄方的一个意向。中国政府此时应该努力把支线项目作为对过去安大线计划的修改和延伸,列入到中俄政府协议的框架里去。现在还不能过早认为支线项目已经到手,中国政府应适时提出积极主张,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中俄能源关系的稳定性,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