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俩的爱情曾成新闻--寻访那段不离不弃的爱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1:36 温州新闻网
他俩的爱情曾成新闻--寻访那段不离不弃的爱情(组图)
他俩的爱情是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聚而成。

他俩的爱情曾成新闻--寻访那段不离不弃的爱情(组图)
1980年10月31日《浙南日报》一版的影印件(部分)

  当年有这么一对恋人演绎了一段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女青年刘美玲不顾家人反对嫁给双目失明、一等残疾(现被改为三级残疾)退伍军人蔡朝便。1980年10月31日,《浙南日报》一版、二版以《一曲爱情的赞歌》为题报道他俩的恋爱故事,并配以评论,号召青年向刘美玲学习,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婚恋观的大讨论。

  8月11日,乞巧节,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节日。记者在文成县珊溪镇找到了刘美玲夫妇,25年过去了,记者发现当初那轰轰烈烈的报道中的这对主角,虽然日子有些清苦,但平淡中饱含温馨。

  他曾对生活失去信心

  1976年5月,蔡朝便退伍回到了家乡,刘美玲立即赶来与他会面。他们一起谈理想、谈工作,安排今后的日子,憧憬幸福的未来。可是美满的生活还没开始,不幸就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原来,小蔡在部队当风钻手时,在一次施工中,他的双眼被飞溅的石屑砸伤。当时经过治疗,视力下降到0.8。但回来两个月后,小蔡的眼疾突然发作,视力骤降到0.1以下。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诊治,小蔡的视力非但没有恢复,反而愈加严重,最后只剩下一丝微弱的感光。眼科医生告诉小蔡:你的眼睛恐怕会双目失明。小蔡心冷了,他不止一次想走上绝路。摘自1980年10月31日《浙南日报》

  如今,刘美玲和蔡朝便在珊溪镇开了家小店,卖服装和鞋类等,记者到镇上稍一打听,就找到了他们的店。这是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店,墙上挂满廉价的衣服,用木板搭建的货架上堆着拖鞋和一些生活用品。

  店主蔡朝便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和酒瓶的瓶底差不多厚,他的右眼完全看不见,左眼做了手术后,虽然戴着1200度的近视眼镜仍只能把视力纠正到0.1,与记者交谈时,他总是眯着眼憨厚地笑着。

  蔡朝便说自己年纪轻轻就双目失明,当时心中是很矛盾的。“我家很穷,家里有老母亲和两个哥哥,十几口人挤住在三间旧屋里。我眼睛又看不见,如果没有美玲的照顾,我是没法活下去了。”

  如今的刘美玲是个已经略为发胖的中年妇女,她的声音总是欢快明朗,“当初把饭端到他面前,他也不知道吃啊,我怎么能离开他呢!”邻居刘奶奶见有记者来,在一旁插嘴说:“他们夫妻人很好,几十年来都很恩爱。我没见他们吵过架。”

  公社干部破例给登记

  经过反复考虑,美玲作出了一个决定。1977年12月14日,小刘只身来到李井公社,要求领取结婚证书。负责登记的同志一下子惊住了:“你要和蔡朝便结婚?”她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那位同志被小刘感动了,竟打破了领取结婚证时必须男女双方都到场的规定,给小刘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摘自1980年10月31日《浙南日报》

  婚后,他们添了一对儿女,生活的担子更重了。刘美玲不但要照顾家人,还要参加田间劳动。可能是太劳累了,蔡朝便说她现在身体不是很好,病痛多。

  老蔡也很想帮妻子做些事情,以减轻她的负担,可往往有时越帮越忙。一次刘美玲外出劳动,蔡朝便在家煮饭。当刘美玲回家打开锅盖一看,她愣住了,饭里竟然有一团洗碗布。“虽然这样,我还是很感动,他一直说我太苦了,自己要多做些事情。”刘美玲眼睛有些湿润。

  如今,孩子长大了,女儿都上大学了,同时也意味着家里的开支更大了,蔡朝便也想赚点钱来改善家人的生活,因为作为一等残疾军人,老蔡的生活需要他人护理,可民政部门每个月给他的补贴和生活护理费已经远不能适应现在的生活所需。他就摸索着开家小店以赚些钱。

  记者在他的店里采访时,有人来买一个手提袋。顾客给了张50元的钞票,蔡朝便把钱贴近左眼看了看,又用手仔细摸了一会,他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钱,重复了一次“贴”“摸”的动作,才给顾客找了钱。

  蔡朝便说,他收钱都要凭手感去摸,为此还收了不少假币,小店的生意不好,一年下来能赚个几千元就不错了。“至少这样我能自理了。”

  “女儿,你嫁对人了”

  美玲和小蔡结婚的消息,犹如一则爆炸新闻,在文成传开了。

  小刘的父母听说女儿背着他们结了婚,真是又急又气,非叫她回来不可。面对家人及亲友的轮番而至,小刘都一口回绝了。那些天她都睡不好,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她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不动摇。父母只好使出最后一着狠棋,说要和她断绝家庭关系,从此不再认她这个女儿。

  摘自1980年10月31日《浙南日报》

  刘美玲对记者说,事情过去多年了,父亲看女儿生活得虽然艰苦,但两口子非常恩爱,也渐渐收回了当年要断绝父女关系的那番话。朝便很孝顺,也真心实意地对待她和她的家人,老父亲在去世前拉着美玲的手说:“女儿,你嫁对人了!”

  在子女面前,刘美玲从没提过当初的报道以及那么多青年要向她学习的大讨论。她的女儿蔡亚琼看到记者带去的当时大量报道的复印件时,才得知自己的父母原来是大名人。蔡亚琼现在是温州师范学院的学生,对于父母的爱情,她坦白地说,很崇拜母亲的牺牲精神和付出,不过,让现在的她来选择,在爱情与面包之间,她可能会先考虑选择面包。“时代不同了,这样的爱情,浪漫是浪漫,但我爸爸妈妈的日子过得太苦了。”蔡亚琼说的苦是指在经济方面,这些年,他们一家一直贫困度日。

  突破当时的办报模式

  年轻一代将会在刘美玲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冲破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罗网和资产阶级腐朽庸俗的精神锁链,使爱情砥砺得更加坚贞;那些以金钱、地位、美貌作为爱情的砝码、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年轻人,将会在刘美玲的事迹中,掂量出自己的分量而受到启发、鼓舞。清醒一下头脑,作出理性的抉择。

  摘自1980年10月31日《浙南日报》

  当时的报纸大多以报道工作为主,猛然出现这么一曲爱情的赞歌,不由得让人眼睛一亮。根据文章署名,记者找到当年的作者之一陈生荣。

  25年过去了,陈生荣对写《一曲爱情的赞歌》的情景还是记忆犹新。他当时是温州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那年,在文成县人武部工作的虞文成找到他,说起刘美玲的爱情故事,陈生荣与另一位同事葛林宥被感动了,他们来到刘美玲家。“看到他们生活太困难了,我们想通过报纸宣传,让他们得到社会上的援助。”

  文章登出来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10家全国性报纸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广播了。“我们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800多封信,有为他们提供各种治疗眼睛的处方和医院信息,有为他们小孩寄衣服的。很多人来信说看了报道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纠正了自己错误的人生观。能有这样的效果,让我们十分惊讶。”陈生荣回忆说。

  当时的《浙南日报》一版编辑金辉看到记者带过去的报纸复印件后,一下子勾起了回忆。他说,当时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特别冲动的状态,而且“陈世美”现象比较多,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份、地位改变了,婚恋观也改变了。“登这样的文章,是希望社会上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时任《浙南日报》副总编的丁春霖也接受了记者采访。“那时各种思想都有,很多人摸不清方向”,丁老说:“1980年10月,《浙南日报》复刊还不久,我想这份报纸不能按老路子走,想打破以前的官样文章风格,还提出了一个‘不拘一格选头条’的口号,以前头条都是指导工作的报道,我就想要突破这个模式。”

  丁老微笑着说:“这在当时来说,在一版头条再转二版发一篇社会新闻,是要下很大决心的。”

  陈生荣现在还比较关心刘美玲和蔡朝便,当得知他俩相濡以沫过着平淡的日子后,这位当初把他俩的爱情写出来的作者感叹:“是呀,爱情,其实就是不离不弃,认真生活!”(温州都市报记者 王宏 实习生 毛珊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