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青海湖:40多年见证人定胜天神话破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4:12 新华网

  40多年过去了,人类又不得不向自然屈服实行退耕还草与封湖育鱼

  “青海湖这40年的命运,见证的正是人类‘人定胜天’神话的破灭,人与自然取得和谐发展,人类必须适应自然、尊重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

  ——摘自青海湖生态科考队8月9日发言

  7月23日,两名游客在青海湖西岸惊看风起潮涌。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 摄

  记者文贻炜报道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人类在青海湖周边大规模开垦草场及打捞湖鱼。40多年过去,当承受青海湖生态恶化所带来种种生存压力时,人类又不得不向自然屈服实行退耕还草与封湖育鱼,期盼恢复青海湖原有水草丰美、鸟翔鱼跃的自然容颜。

  一名男子在青海湖上盗捕湟鱼。湟鱼是在青海湖里生存的惟一鱼种,数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位下降,湟鱼数量急剧减少。(资料照片)

  他们不能确定按现在生态逐年恶化的趋势,青海湖的美景还能持续多久

  8月上旬,一支由科技部、中科院、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多名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来青海湖联合考察,他们在感受大自然造物之美的同时神情凝重,他们不能确定按现在青海湖生态逐年恶化无法遏制的趋势,这样的美景还能持续多久。近30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3.7米,面积缩小312平方公里。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海拔3260米,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省,因此湖而得名。

  1992年,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宝库。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有野生动物213种,其中包括普氏原羚、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分布有种子植物445种。湿地、高寒草甸、草原、灌木林、耕地、沙丘和鱼、鸟、兽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了青海湖特有的生态体系。

  青海湖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然而,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从上世纪后期以来,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水位持续下降。20世纪60年代以后,湖水水位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

  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地退化严重。目前整个湖区沙漠化面积已达187万亩,以每年29985万亩的速度扩大。青海湖盆地50年代3013万亩优良草场减至现在1635万亩。

  渔业资源濒临枯竭。近年来,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国家珍稀鱼种)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是40年前的10%,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目前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有15%—20%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的极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现在已不足300只。

  7月24日,青海湖南岸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妇女卓玛为游客表演欢快的藏族舞蹈。七月的高原凉爽宜人,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湖以其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藏族风情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新华社记者侯德强 摄

  置身花海,考察队专家们却为这一壮阔美景深深忧虑

  每年夏季,青海湖畔一望无际种植的油菜花,金色花海,清香沁人,犹如仙境。置身花海,考察队专家们却为这一壮阔美景深深忧虑。国家林业局湿地专家印红说,湖畔原生态环境已被人类完全改变,青海湖生态的日益恶化,与环湖地区人类过度开垦与放牧直接相关。

  青海湖畔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从“大跃进”时期开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在“人定胜天”精神鼓舞下,劳动群众大手笔的开垦活动使湖畔75万亩的最好草场变成耕地;上世纪80年代,环青海湖一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开垦草原;90年代,为追求经济利益环湖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短短几年时间内上马了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地方和农民也蜂拥而上,开垦荒地5万亩。据调查,为发展生产,青海湖环湖人口由上世纪50年代的2万多人增长至现在的9万多人。

  然而农业的“大跃进”给青海湖带来的是难以挽救的厄运。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一片金灿灿的景象赏心悦目,但是美景背后是惨重代价,由于开垦的水浇地面积越来越大,人类与青海湖争夺入湖水源,使青海湖入湖水量年年锐减,直接造成青海湖水位下降。

  为了浇灌耕地,大部分河流被人们筑坝截流。半个世纪以前有108条水源河滋养青海湖,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40来条。据资料显示,现在注入青海湖的总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60%。

  水位下降使青海湖变得越来越咸。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1962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49克/升,目前已达到16克/升,平均PH值已由过去的9上升到9.2以上,有的水区高达9.5,碱度比海水还要高。水质的变化同时威胁湖体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美丽而脆弱的青海湖,能抵御几多天灾与人祸?由于全球变暖,青海湖蒸发加速,而人类活动更是为其生态恶化推波助澜。今日之青海湖,牛羊吃的草越来越少,湖畔风沙一年胜于一年,目前青海湖175万亩的沙化地成为青海省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之后的第三大沙漠化地区。

  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已经成了青海湖畔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一部分,金色花海,清香沁人,犹如仙境。置身花海,考察队专家们却为这一壮阔美景深深忧虑。新华社记者侯德强摄(资料照片)

  规划投资68亿元期盼自然回归

  当青海湖生态年年恶化,人们才觉醒必须尊重自然。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对考察队专家们说,青海湖让我们知道人类应适应自然。

  从2001年起,青海省实行“人退湖进”治理方略,这一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先后投入数亿资金,启动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治理、天然草地恢复、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渔业资源恢复等十大工程治理青海湖生态。

  如今,上世纪50年代人类陆续在环湖地区开垦的240万亩耕地已实施退耕,12个原有的部队农场被全部划归地方以休养生息。对环湖地区2203万亩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青海采取围栏封育、禁牧、休牧等方式,使草原得以自我恢复。仅草原保护工程一项,青海投入资金9890万元。

  为减轻环湖地区人口、牲畜的压力,青海实行生态移民,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将牧民转移到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政府给予10年—20年的生活补助;同时,引导留居草场的牧民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行舍饲圈养。

  为恢复渔业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海进行封湖育鱼,全面禁止捕捞。同时,从1997年开始建设青海湖裸鲤人工放流站,2002年以来已经试验性繁育、放流裸鲤原种种苗1500万尾。

  2003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制定的法规。

  2004年,青海省政府叫停当时已建成一半的青海湖豪华游轮,避免对青海湖的生态破坏。

  李津成说,经过几年努力,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虽然局部得到改善,但总体恶化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目前,《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已通过省内专家初审论证,规划治理总面积为5.27万平方公里,从2006年起用10年时间,投资68.87亿元全面治理青海湖整体生态。(专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