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每一件标本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6:08 时代信报

  地形浮雕:凝聚着家仇与国恨

  这是一件特殊的馆藏——

  中国地形浮雕,南北长2.1米,东西长3.1米,球体半径3.14米,将祖国的山川河流,按照一定的比例,高 低起伏,纵横交错。

  8月10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曹幼枢向记者介绍了这件地形浮雕的来历。抗战时期,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 单位和科技人才颠沛流离来到重庆。他们的到来,使北碚成为战时国内的重要学术中心。

  背负着民族的耻辱,这群科学家在后方展开了科学救国的行动,他们期盼能够早日恢复河山,将日本帝国主义逐出中 国的大门。于是,制作一件象征祖国统一的中国地形浮雕的想法就这样萌生了。

  在著名的地质学家黄汲清博士的指导下,中国西部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组织了10余人于1944年秋 开始准备材料,历时一年多于1945年12月方才完成。这件地形浮雕的球体骨架为钢铁,球面以热胀冷缩幅度不大的银杏 木镶砌。据说,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银杏树,科学家们颇费周折,几乎跑遍了重庆,最后在缙云山绍龙观找到了一棵。最初绍龙 观的主持并不同意将这棵数百年的银杏树砍掉,可是当他得知砍树的用途后,也被科学家们的爱国热情所打动,欣然许可。

  地形浮雕凝聚着中国科学家在国破家亡的困境中团结抗战的赤子情怀,是珍贵的抗战文物,自然博物馆的职工们对它 珍爱有加。文革时期,当自然博物馆变成了红卫兵们武斗的场所的时候,一群老职工最先将这件地形浮雕保护起来——他们用 金丝绒将放在墙上的地形浮雕遮好,又在金丝绒外面用木板订起了一面木墙,不留意的人根本就不能发现里面还藏有这样一件 宝贝。在自然博物馆馆职工的保护下,这件地形浮雕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当它终于可以拆掉木墙,得见天日的时候, 自然博物馆的老职工们忍不住泪流满面。

  版纳小象:还能够坚持多久?

  在自然博物馆陈列室外的一片草地上,记者见到了一头可爱的版纳象标本。版纳象又叫亚洲象,主要生长于云南西双 版纳。草地上这头版纳象标本个头不高,四肢粗壮,神态可掬。可仔细观察,却发现小象的下嘴唇已经烂掉一半,长长的鼻子 上有几处因为霉烂而变成了绿色,甚至还有两处腐蚀掉块,像被虫子咬烂了鼻子。提起这头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象标本,自然博 物馆动物部主任黄强无比心痛。

  黄强告诉记者,1985年,重庆市动物园把这头夭折的5岁小象送到了自然博物馆。当时看到这头小象的时候,黄 强和他的同事们都很激动,因为这群年轻人还从来没有过制作大型标本的经历。

  自然博物馆专门从天津自然博物馆请来了一位有制作大型标本经验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黄强首先将小象的 皮进行修理。由于小象体积较大,仅这项修皮工作,黄强就进行了整整三个星期。在象皮内层涂抹了防腐剂之后,黄强又用钢 管搭架,以木头支撑,撑起整个小象的形状。最后再用竹丝、棉花等“内脏”填满小象的肚子。

  制作完成的版纳象标本与原物几乎一模一样,看上去活灵活现,非常可爱,黄强常常忍不住一天去看它几次。可是, 标本的保存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一般要在60%的湿度以下,20摄氏度左右的恒温。但自然博物馆的陈列室根本达不到这 样的要求。没有空调和相应的抽湿设备,无法达到恒温和湿度的要求,加上重庆气候变化大,湿度重,可爱的版纳象标本中的 盐份开始渗透,慢慢开始发霉了。

  大熊猫:被盗同伴在哪里?

  1999年5月17日这天,陈列在馆里的三只珍贵的大熊猫标本突然被盗了。

  事情是在下午交接班的时候被发现的。当工作人员按照惯例检查各个陈列室标本的时候,在陈列大熊猫的室内,他们 忽然发现被纸板制成的活景挡住的窗户处透进一大团光,不堪一击的木制窗户露出了一个大洞,室内,三只稍小的大熊猫标本 已经不见踪影,只剩下早前在这里和它们作伴的一只成年熊猫孤伶伶地站在那里。在陈列室外墙根,侦察人员发现了一堆熊猫 的“内脏”,即填充物。

  在陈列室工作的周老师当时在巫溪出差,在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他处理了手中的工作,回到了馆里。对这三只60 年代初就陈列在馆里的大熊猫,周老师是很有感情的。在每年春天梅雨季节和秋天潮湿多雨的时候,他总是会在馆里喷洒防虫 防霉的药。他会定时用酒精为熊猫们的皮毛清洁灰尘、喷药,定期检查它们四脚周围的樟脑还有没有。

  侦察人员在自然博物馆蹲点三个多月,一无所获。曾经,广东中山市公安局发现了一张走私的幼体熊猫皮,立即通知 重庆方面,可当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兴冲冲赶过去时,却发现并不是他们丢失的熊猫中的任何一只。为了破案,自然博物馆 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了3万多元破案经费。

  从此,5月17日被自然博物馆定为“安全教育日”。每年的这一天,馆里都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

  蝴蝶夫人:何时展开美丽双翅

  40多年前,一位美丽的小姑娘对离家不远的一间园子充满了迷恋。她知道,园子里那古朴的灰墙中有大恐龙,有大 熊猫。然而,比起大恐龙和大熊猫对小姑娘更具诱惑力的,是那满园的青草、河塘里的睡莲、架上熟了的葡萄、还有那花间草 中的蝴蝶,那世间绝美的精灵。

  曾经有许多次,小姑娘痴迷于蝴蝶那美丽的花纹,一个不小心,总是被小伙伴们称为“长脚杆”的唐师傅逮个正着, 用扫帚赶出园子。每一次被赶出来,小姑娘总是不舍地回头看着这个被人们称为“重庆市博物馆北碚陈列馆”(重庆市自然博 物馆前身)的地方,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转眼间,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走进了花样年华。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成为了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的一名大学 生。没有人知道这个叫刘文萍的姑娘心中的梦,那是她童年时就种在心中的关于蝴蝶的梦。

  大学毕业后,年轻的姑娘没有如愿来到她向往的已经更名为自然博物馆的地方,她把自己的那个梦小心地收藏起,默 默地在教师的岗位上干了三年。三年间,那花间的蝴蝶成了她睡里梦里的主角。

  一次机会,她抓住了,于是她来了,来到了那个她魂牵梦萦的地方。还是儿时那翠绿的园子,还是那古朴的灰墙,那 墙上密密麻麻的爬山虎,陈旧灰暗的窗棂,是的,一切都没有变,只是还有什么在牵动她的心呢?

  是了,是那飞舞的蝴蝶,是那世间最至情的精灵。

  1992年,四川木里,海拔4000多米的山林间,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了第一次参加野外作业的她,整个脸的下半 部分全部脱皮。清晨,她往自己的脸上涂上厚厚的牙膏,和大部队一起寻觅那些美丽的精灵们。整整一个月,一个脸上敷着牙 膏的女子在山林间挥舞着网,和同事们一起,采集了100多个种类的蝴蝶。那半透明翅膀,长着红斑的绢蝶;那长着粉蓝的 、黄色斑点的凤蝶……一个个有着诗一般的名字,有着诗一般的美丽。

  无数次,她小心翼翼地展着蝴蝶那美丽的翅,她陶醉于那妖艳的、迷人的花纹中。她将那美丽的精灵做成标本,收藏 在馆里的储藏室里。13个年头,当青丝已被慢慢染上了霜华,当她采集的蝴蝶种类达到500多种,数量上万时,她开始惆 怅了。

  她惆怅于那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只能被锁在柜子里不见天日,她惆怅于馆里糟糕的储藏条件让纤美的翅膀开始长霉。

  于是,她又有了新的梦想……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