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辆通宵大巴今晨零时开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6:15 深圳晚报
  首辆通宵大巴今晨零时开出

  本报记者搭车体验我市第一条通宵公交线路大巴
首辆通宵大巴今晨零时开出(图)
  本报记者文海笑报道昨晚7时,我市第一条通宵公交线路47路大巴的首班车从皇岗口岸驶出,率先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今日凌晨,本报记者亲身体验了“通宵大巴”的快捷与便利。

  通宵大巴有点冷清

  昨23时30分,记者乘上了由贺师傅驾驶的47路大巴。离开始发站皇岗口岸时,28人座的大巴车上稀疏地坐了13名乘客,其中近三分之二是香港客人。记者注意到,车内贴着一张告示,上面标明该车行驶线路,和发车时间;并特别标明该车是通宵营运,欢迎乘客乘坐。

  同车的一名何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晚上,他都在固定时间经皇岗口岸进关,再转乘中巴或出租车回到位于下沙村的住宅。从报纸上得知,47路将于今日通宵运行,便来试坐一次。“比出租车便宜,比中巴干净整洁。”何先生对此次“考察”的结果非常满意,当即表示今后就选定通宵大巴作为他回家的主要交通工具了。

  据记者观察,该线路沿途没有乘客在车站候车。好几个车站由于没有乘客下车,司机只是报完站名,减速经过,并没有停靠下来。

  23时55分,该车到达终点站下沙总站,剩下的5名乘客下了车。稍事休整后,贺师傅继续驾车返回皇岗口岸站。这次,该车成了记者的“专车”,从头到尾没上来一名乘客。贺师傅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从下沙总站到皇岗口岸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冷线”。

  今晨零时20分,记者随车返回了皇岗口岸。前来接班的张师傅,已经准备妥当,开始他的通宵班(凌晨零时到早上7时)。他带着16名乘客,开始了新一轮的不间断服务……

  疏散客流社会效益重大

  作为首条通宵线路的47路大巴是由原来的J2线调整而来,行驶路段为皇岗路、滨河路、福强路、沙嘴路等。线路全长不到10公里,目前配备运力5台车,单程运行时间约为25~40分钟;主要为满足皇岗口岸出入境旅客,以及水围、沙嘴、上沙、下沙一带数十个住宅小区居民的出行需求。据了解,该通宵大巴在上半夜(即19∶00-24∶00)的发车间隔为30分钟;午夜后(即0∶00-7∶00)间隔一个小时。

  据深圳巴士集团公共汽车公司下沙车队的欧阳队长介绍,投放这样的新车到公交车线路,加上油耗、维修、折旧、管理等所需的费用,每趟需要搭载乘客30人才能保本。但从开通首日19∶00-24∶00这个时段来看,该线路单边发车11车次,共发车22车次,平均下来,每趟车载客量仅在6人左右。“而且在凌晨2时到5时这个时间段,我们很容易遭遇空车往返的情况。”欧阳队长说,从经济效益来说,目前开设通宵巴士,显然是不合算的;但由于皇岗口岸原本就是个24小时通关的口岸,需要24小时都运行的大巴来疏散客流,所以社会效益非常重大。

  司机安排

  保证司机休息确保行车安全

  公共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半夜,公司安排两名司机值班;到零时就由一名司机前来换班。每名司机一天的工作时间为7小时。“我值完上半夜的班,就可以休息到明日的19时。”贺师傅说,“夜间开车,更要注意安全。所以公司会保证我们的休息时间,保障乘客的乘车安全。”

  据了解,要使通宵大巴正常营运,除了驾驶员得连夜作业外,车辆的保修人员、调度人员、安全人员等都得24小时待命。

  旅客反映

  希望增设深南路通宵大巴

  家住岗厦的邓小姐说,通宵大巴环境舒适、安全快捷、价格适宜是她选择乘坐的三大理由。“乘坐中巴,人多,但不够安全;打出租车费用又太贵。相比之下,搭乘通宵大巴是最好的选择。”

  “这确实是交通部门、公共汽车公司为市民做的一件大实事。”经常往返香港与深圳之间的钱先生说,深圳本来就是一个夜生活非常丰富的城市;深圳大巴“下班”时间“偏早”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我希望这首创一开,有关部门会考虑在深南路、红荔路等人口密集的线路增设通宵大巴。”

  家住益田村的钟先生说,以前他都是开私家车来皇岗口岸,接在香港上班的太太回家的。最近汽油紧张,他正琢磨着如何开源节流,通宵大巴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乘坐通宵大巴就要赶得巧。要不每小时才一班车,候车时间都够走回家了。”

  出租车司机

  生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在皇岗口岸排队等客的出租车司机小周说,通宵大巴的投入并不会对附近出租车行业造成太大的冲击。“首先是他们运营的范围有限,目前就只有47一条线路。其次,人的消费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许多香港人坐惯了出租车,出了关口就直奔这边来。”

  一名417的中巴车驾驶员也有同感,通宵大巴的运营目前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危机感。“我们今天的客源也很不错,几乎是满车!”该驾驶员认为,通宵大巴从诞生到成熟,再到市民接受,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作者:文海笑发表评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